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一心向党 不忘初心 —— 追记老党员唐光友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7-28 08:21

编者按:

身边的榜样最有力量。在全市“六大”活动中,市委市政府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唐光友同志学习,始终坚持为民做好事。

唐光友同志用一生诠释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献身国家的崇高品格和初心使命,兑现了他“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本报采写了一组追记报道,今起推出,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

唐光友,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1926年2月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48年6月入伍,1949年3月入党。1979年被评为全军“雷锋式干部”,1983年荣立一等功,1984年被授予“人民公仆、老兵楷模”荣誉称号,1985年因病离休。2019年国庆前夕,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多次被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学雷锋标兵”“先进离休干部”,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全国一级星火奖章、湖北荆楚雷锋奖等等。今年2月23日,因多功能器官衰竭逝世。

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王莉敏、通讯员李磊、赵莎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咸宁市慈善会收到最特殊的一笔捐款,当属来自老党员唐光友的11800元。

这11800元是唐光友临终前的所有积蓄。其中10000元是工资,1800元是春节时市领导慰问的2000元,给了老伴100元,给了女儿100元,剩下的全部捐了。

春节前后,唐光友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状态。尽管如此,老人仍对新冠肺炎疫情牵挂在心。2月16日晚,他一清醒过来便要出去捐款,被老伴拦住。

2月17日一早,老伴拿着11800元现金来到咸宁军分区干休所,工作人员赶紧用自己手机帮助办理了银行转账手续。病床上,唐光友看着电子转账单的截图,舒心地笑了。一周后,唐老安详离世。

早在1985年,唐光友就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医生认为最多能活3年。哪知,他坚持锻炼,与癌症抗衡,30多年来除身体有些消瘦外,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被誉为“抗癌司令”。

“请医学专家把我的遗体解剖进行研究,看对病症患者有没有作用。”2月23日晚,遵照唐老2012年就立下的遗愿,他的遗体捐赠给咸宁市红十字会供医学研究,成为目前我市年纪最大的遗体捐献人。

“唐老就是一位在物质生活上把自己压榨到最低点,却把奉献的能量释放到最高度的老党员。”咸宁干休所所长陈金龙说,老首长唐光友是在倾尽一生报党恩。

犹记得唐老生前所言:“我这一生是党和人民给的,一辈子报答不完党的恩情”“我活着,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死了,也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把一生献给党和人民,是我最大的愿望和幸福”。

唐光友出生在佃农家庭,家有9口人,父亲和两个兄长惨遭兵匪杀害。历尽苦难的唐光友,直到1948年家乡解放后参了军,人生才看到曙光。

1949年3月,因作战勇敢,唐光友荣立二等功,被批准入党。那一刻,唐光友暗下决心:今后不管有多大的考验,都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1959年,襄阳发生水灾,时任湖北襄樊公安大队某中队中队长的唐光友,率先冲进咆哮的洪水抢救群众,差点被洪水吞噬;1974年,时任咸宁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的唐光友,带头冲进失火仓库去救火,肩部被倒塌的屋梁砸伤,险些丢了性命……

从襄阳到郧阳,到阳新,到咸宁,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唐光友工作多次调动,每次危险面前都是冲锋在前,总是走一路好事做一路。他说:“我所做的,都是党章上写的。”

“他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话抄在日记本上,也刻在了心里。”湖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黄明村说,几十年来,从一名年轻战士到军队领导干部,唐光友的初心从未改变。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市政策扶持企业 两年新增226家规上工业企业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