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吴文谨、刘珊珊、特约记者李星报道:7月30日,在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的装配线上,工位排得满满当当,机器律动不时奏响。就在不久前,这里开展了一场“劳动竞赛”,即在31天时间内,公司600名参赛一线员工分11个团队开足马力赶订单。
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介绍,开展劳动竞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产品的市场反应好、订单多、交付任务重。竞赛期间,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当月,该公司产出并销售各类方向机10余万台。
三环方向机今日“产销两旺”的局面来之不易,回顾历史,这家成立于1969年的国企,当年注册资金仅800万元,主打产品仅有单一的机械式转向器,这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几乎就是落后的代名词,没有新技术,公司的发展一度陷入绝境。留给三环方向机只有一条路:全面转型,突破技术求生存。
2009年,技术出身的公司总经理徐前华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研发当中,历经5年的攻坚,最终研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转向产品。与此同时,该公司斥资5亿多元,陆续引进一千多台套CNC生产设备,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
全面升级后,三环的生产线,生产精度、自动化程度、产品质量均迈向了更高层次,并且能保证10年内引领全行业。去年,公司产值实现了6亿元。
昔日,三环的客户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国内三线品牌,如今,来自一汽、东风、北汽、长安、奇瑞等一线国内车企的订单,占据企业销量的75%,其EPS无刷产品的出口也取得重大突破,将成为国内首家打入印度乘用车市场的企业。
徐前华告诉记者,思路决定出路,只要保持创新思维,三环就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hefan
上一篇:
筑好环境引得凤凰栖 维达力总部从深圳迁到赤壁
下一篇:
全国38家主流网络媒体聚焦九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