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红土地上写初心——记咸宁市驻通城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兼望湖村第一书记郑卫平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8-17 08:29

“郑书记回来了!”

7月16日,通城县望湖村村委会门口,走路还有些摇晃的郑卫平,一下车就被村民团团围住。

“事没干好,没干完,阎王爷不收,把我放回来了!”

6月27日,从早忙到晚的郑卫平感觉心脏不适。但第二天要召集市直驻通城精准扶贫工作队全体人员开会,他便只到镇卫生院弄了点药吃。

第二天,郑卫平硬撑着听完汇报、安排工作,不料突发心肌梗死,生命危急。干部火速将他送到医院,直接进入手术室抢救……

的确,郑卫平是从死亡线上回来的。

“我是穷苦出身,懂得农村的难、农民的苦,能跟老百姓想到一起去。”

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地处幕阜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鄂赣两省三县交界处,曾是集山区苏区为一体的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有472户、1676人,贫困人口就有820人。

沿幕阜山旅游公路进入望湖村,仿古门楼,柏油路面,徽派民居,远山近水,休闲农庄,整洁干净的小山村,俨然一个乡村旅游景区。

谁能想到,这里曾因闭塞和贫困,几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2016年5月,受组织的委派,时任咸宁市社会管理网格服务中心主任、市委政法委工会主席的郑卫平来到通城,担任咸宁市驻通城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兼望湖村第一书记。

“25平方米的安置房怎么住?”“我快50岁的人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怕谁……”郑卫平刚到望湖村时,村民夏某某就借酒发飚,甚至抡起拳头要动粗。

而当兵出身的郑卫平,始终克制着自己,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村干部报了警。等他酒一醒有了悔意,郑卫平就主动找他谈心。得知他交了个女友还没跟前夫撇清关系。第二天便带他和女友到湖南前夫家核实情况,解除了夏某某的后顾之忧。随后又带着他们到民政局登记结婚,并在第一时间按国家政策给两人申报了5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安置住房。

得知夏某某有木工手艺,只是多年的单身生活给荒废了。郑卫平鼓励他重拾活计,担起家庭责任,并介绍他到很多工地打工。

如今,夏某某的女儿已近4岁,房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新买了三轮摩托车,新做了厨房厕所,还新加了屋顶隔热层,过上了幸福生活。

郑卫平说:“我是农民出身,父亲是残疾人,过去家里也很穷。我当兵前收过破烂,卖过冰棍……懂得农村的难,农民的苦。”

杭瑞陶瓷集团董事长张名旗和郑卫平相识多年,说到郑卫平很是感慨:“他自己家里装修房子都没有找我要瓷砖,这几年却为了扶贫要了不少瓷砖。” 2016年以来,他为支持郑卫平的扶贫工作,送来了价值近百万元的瓷砖,都是用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房装修所用。

干部群众知道的是,郑卫平为扶贫忘我工作,不知道他却患有严重的白癜风皮肤病,一晒太阳就蜕皮,还奇痒无比;妻子和儿媳没有正式的工作;孙女出生3个月被检查出患有世界罕见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每年要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会诊数次。

经济负担、精神压力、健康恶化,郑卫平从不言说,默默承受,却没日没夜地为村民脱贫致富操心。 

“他把望湖当作自己的家,把村里的事当家里的事!”

“快60岁的人了,还这么拼命地帮我们,我们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

6月29日,在医院从麻醉中醒来的郑卫平,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

此前已跟嘉鱼“135”模式养鸡的业主约好,这天要送5000只鸡苗来。他在电话里一字一顿地叮嘱扶贫干部和村两委负责人,要求他们告诉贫困户,一定要等鸡苗适应环境再放出来,不能让鸡苗淋雨,不能让鸡苗挤堆而造成死亡……

“刚还在打吊针,怎么一下跑到村里去了!”

“这种病,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几……”

郑卫平患病的消息传开,村民们紧张不已,无法相信,有的打村干部电话求证,有的到处打听在哪住院,有的一个劲拨打郑卫平电话……

这不,郑卫平却出现在眼前。

“跟老百姓打交道,不要把自己当个官,更不能让人把你当个官,那样没法跟他们打成一片。”

站在望湖村的福东桥上,鸟语花香,屋舍悠然,田亩葱茏,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但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狼藉。民房前、河道里、田野中,垃圾遍地,蚊蝇乱飞,难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

“你们不是来扶贫的吗?怎么管起卫生来了”“没有钱,垃圾怎么运出去”……刚开始,质疑声就不断。

当地,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谁家里有人去世,再穷也要大摆酒席,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放鞭鸣炮,几夜闹腾下来,鞭壳烟灰、一次性餐具等遍地都是。

郑卫平带着驻村工作队员挨个组举办“屋堂会”,号召禁鞭禁塑。

一开始,就遇到村里老党员吴德才辞世。他不仅德高望重,还是时任村支书的亲戚,有人等着“看热闹”。

郑卫平带着工作队员找上门,送上了电子鞭炮机、不锈钢环保餐具,与老人的家属、亲戚、朋友一遍遍地解释,终于创下了禁鞭禁塑的首个成功案例。

郑卫平进村入户时,像个“婆婆”,滔滔不绝,总要讲讲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看到地上有垃圾也不批评谁,就自己动手去捡。

渐渐,在望湖村,亲友看望悼念亡人时,把原本买鞭炮的钱放入捐款箱,户主用捐款箱所得收入支付鞭炮机少量的服务费,这样既节约了户主和亲友的鞭炮钱,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他不但让望湖村禁鞭禁塑,还筹款支持相邻的大埚、雷吼等村也相继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添置了鞭炮机、礼炮机和不锈钢环保餐具,并聘用了专门管理人员。

就这桩事儿,减轻了负担,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就业。粗略估算,一年可为村民节约上百万元。

工作队又设法筹集资金购买环卫车、垃圾桶,聘请贫困户组建保洁队,修建垃圾填埋场,引导村民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进村的路口,过去是一座芭茅山,放眼望去不少坟墓。可还有老人想在里面建墓地。这不大煞风景?入村口是望湖村的门面,必须阻止建墓,搬走老坟。

要建个入村门楼、修个驿站,建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既畅通进出,又能服务每年的帐篷节,为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更为发展旅游经济打好基础。

“这不是破坏村里的风水?”“我们家的祖坟谁也不能动!”“你们就知道搞面子工程!”……刚开始,各种阻拦的理由都有。

郑卫平已不记得为这事开了多少次“屋堂会”,为讨得一个共识,嘴巴都说烂了。

那天深夜的郑卫平完全筋疲力尽。他终于发毛了,“如果这个事还谈不拢,我明天卷铺盖走人,这个贫我不扶了!……”

这一激将,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当即拉着他的手,眼里闪着泪花,“老郑,什么事都好说,就是你不能走!”

是呀,群众这才知道都离不开这个“老郑”了,老郑跟乡亲们已是打断骨头连着筯了。

跟老百姓打交道,郑卫平“从不把自己当个官”,更不能“让人把你当个官”。他说,那样没法跟乡亲们打成一片。

看到村民,他总爱打招呼,哪人多就往哪坐,一是听听大家关心啥聊些啥,二是及时化解矛盾。

如今,望湖村的水泥路修到了各组各家,村级公路加宽到了5米并全部刷黑;家家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百姓生活好了,村湾屋堂美了。

“我这是第二次生命,当双倍珍惜。要干到望湖人民真正小康的那一天。要无愧于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要对得起这里老百姓对我的这份情!”

站在廖家岭山顶,郁郁葱葱的油茶树随着山势绵延起伏,一眼望不到边。

种在石头间的油茶树上挂满果实,树下黄精、白芨等中药材长势喜人。

石头山,一锄挖下去,火星四溅。当初工作队说在屋背山上搞油茶套种中药材,很多人都不信。

但郑卫平有一双“慧眼”,看上了石头缝里的那点土。

郑卫平引来童年时代的朋友何鹤飞、刘勇等,流转该村及其周边村的荒山,投入资金近三千万元,引水上山建起滴灌系统,发展油茶套种中药材3800余亩,杨梅、樱桃、脆枣、蓝莓等600余亩。

每年,该村以合作社+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方式,要发放流转荒山荒地资金60余万元,发放贫困户务工工资近200万元。

细心的郑卫平发现,在村里走一圈,鞋上沾满黑土,甩也甩不掉。他拿到省里一化验,是富硒土,含量还蛮高,特别适合发展特色生态有机蔬果及油茶种植,这让他欣喜不已。

六组的贫困户夏亚生,种植了10亩富硒水稻,扶贫工作队负责配送种子、催芽,亩产稻谷700斤以上,富硒米卖到每斤20元左右,收入10万多元。

如今,望湖村成立富硒品牌专业合作社,负责稻谷种子催芽、技术培训、科学管理,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农民种植的稻谷比市场价高出一倍,所有的群众都得到了好处,富硒品牌市声骤增,“硒”望无限。

大盘山水库,万亩樱花樱桃,数百年的红豆杉,千年兰若寺等等,是一个绿色的富矿。

望湖村是黄袍山革命老区,革命时期家家有红军,解放后几乎户户有烈士。大盘山丁家烈士洞、望湖烈士陵园、红河烈士纪念碑、革命母亲黄菊妈墓等,成为后人参谒的圣地。

郑卫平一口气在村里策划举办了三届黄袍山户外帐篷节,乡村大舞台比赛、跑山节、樱花节,以及2019年全国自行车越野赛,每场活动都吸引游客数万人次。

住在大盘山半山腰的四组村民,自从通组公路修好后,就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一家要增收三五万元。

郑卫平有个“爱好”,村里有在外的能人回来省亲,他都要前去“拜访”。

夏扬军举家迁走20多年,有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每次回来,郑卫平都要上门“动员”。 8月8日,由他投资经营的黄袍山驿站农特产品交易中心隆重开业,主要经营黄袍山富硒农特产品等,引来众多群众和游客。目前,已相继投资一千万元参与基地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 。

4年多来,郑卫平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所有的人脉“关系”,都用来办村里的事。却没在公家报销过一滴油,一餐饭,领过一分钱的补助。

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在望湖村,人们总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虽拖着蹒跚的脚步,却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 

“脱贫是干出来的,幸福是望不来的。反正我是向天借的一条命,要干到望湖人民真正小康的那一天……”郑卫平取出随身带的药盒,一边吞着五颜六色丸子,一边坚定地说。

咸宁日报全媒记者 刘文景 王莉敏 实习生 孙玥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伐汀泗桥战役史迹展入选全国博物馆优秀展览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