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清风爽,桔红蟹香;
金秋咸宁,大地织锦。
贫帽,挥去;小康,来兮!
迎接这一历史时刻,鄂南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一样的姿态和色彩。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
贫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梦魇。
历朝历辈历代的咸宁人,对贫魔更是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
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贫困人口上学难、就医难、无技能、无出路,吃不饱、穿不暖……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这是艰苦卓绝的攻坚,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
咸宁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重点贫困地区,共有70个乡镇街道,885个村。2012年,崇阳、通山、通城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幕阜山连片开发地区,是新一轮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4年初,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854户、38.3万人、贫困村192个、贫困县3个。
全面脱贫奔小康,成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事业、最大的发展工程。
决战场上,我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入户走访、座谈调研,立标示范,督办指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未出列贫困村全覆盖走访。
市领导定点联系38个贫困村。全市共有驻村工作队917支,驻村干部3965人,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十三五”以来,市本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亿元,其中2020年市本级预算安排财政扶贫资金9406万元,重点向片区三县倾斜;片区三县预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5亿元,统筹整合扶贫资金11.22亿元。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扶贫主战场去。既抓“关键的少数”,又抓“决定的因素”。
我市组织开展“千人计划”续聘工作,大力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885人,贫困村“两委”634人、贫困村第一书记192人,新任村“两委”干部44人。
组织各地申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级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28个,加强对2019年申报确定的46个省级扶持村项目发展、资金使用、产生收益等情况进行跟踪指导,2020年新申报省级扶持村30个。
全市所有贫困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全市上下投入2亿多元,对村级活动阵地进行了改造或新建,完善了设施,配备了功能,为村级阵地建设夯实了基础。
摆脱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举,将由我们这一代人见证。
为了一个掷地金石的承诺,为了一个千年的梦想,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付出无数艰辛的汗水。
这是一张浸满汗水的作战图——
脱贫攻坚,抗疫抗洪,重重险阻,道道难题。全市各级各地迎接多挑战,勇夺双胜利……
每个角落都是战场,每时每刻都在战斗。2020,鄂南的每一页日历,都浸透着干部群众的汗水。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测而至,一场激烈的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我市疫情防控阻击战刚一打响,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动员,要求所有市直工作队迅速到村到岗,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工作队,带领村民织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网。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咸宁成为全省首个清零的市州。
面对疫情连灾情的严峻形势,市委带领全市上下不等不靠,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疫情防控,确保经济回暖、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安全、生活安宁。一场“开发+规范”设扶贫专岗、“线上+线下”促消费扶贫、“摸排+转移”保群众安全的“双线”作战、全员攻坚全面展开。
全市经济迅速复苏回暖向好,抗疫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没有出现一例因灾因疫返贫对象。
通过微信、电视、短信等渠道“点对点”精准发送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开通服务专车,点对点跨省包车输送劳动力,全市有14.02万名贫困户外出务工。
截止目前,全市复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3万余人,51家扶贫车间和12家扶贫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累计吸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2055人。
我市着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引导各级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截止目前,全市申报注册的扶贫产品共1265个、供应商474家,已在中百、中商等大型商超开设消费扶贫专区16个,销售金额6500余万元;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和“扶贫832”平台共采购5181.1万元,全市已申报认定的扶贫产品和贫困户自产自销产品累计销售额达到12.83亿元。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按照每个县新增1000个公益岗位硬要求。全市累计设置保洁员、护路员等“十员”扶贫专岗18266个,其中2020年新增6692个。
重点摸排清楚洪涝灾害涉及的贫困村数、贫困人口数等情况,以及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家庭收入等受影响情况,经摸排,入汛以来,全市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3个县均不同程度受灾,涉及114个贫困村、4.33万余贫困人口。同时,围绕“两个确保”目标(确保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切实强化帮扶举措。
据不完全统计,汛情期间共组织转移受灾群众5700多人;因灾造成部分贫困户出现饮水安全问题和住房安全问题,已全部及时妥善解决;汛期以来,全市贫困户未发生因灾死亡情况,未发生因灾生活无保障情况。
数字也许枯燥,但叠起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是一张卓著满意的成绩单——
变化写在大地,丰碑立在心坎。
步入全面建成小康,一个不能少,一地不能掉。
今年4月21日,省政府发布通知,通城县等17个县(市、区)被批准退出贫困县。
至此,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幕阜山连片开发地区的“南三县”全部“摘帽”。
截止2020年9月,全市38.3万贫困户全部脱贫,192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全市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严格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制度,共向全市金融机构注入小额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20141.97万元。截止9月底,累计向2.18万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6.4亿元,户贷率25.18%,户贷量7.46万元,贷款余额3.75亿元。累计有5.5万名低保贫困户享受低保金3.63亿元,有0.75万名五保贫困户享受五保金1.62亿元,有30228名残疾人贫困户享受“两项”补贴4454.7万元,有1.3万名贫困户落实了临时救助1874万元,地方党委政府为12.09万名贫困户代缴养老保险金1391.88万元。
基本保障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全力保障,基本医疗全力保障,住房安全全力保障,饮水安全全力保障,问题短板全面补齐。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并落实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全市41789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
全市192个贫困村,全部拥有合格的村卫生室和村医;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
对514596户农户进行排查(其中住房安全455405户、改造安全59191户),不安全住房全部清零,并实施易地搬迁11285户33993人,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安置、生活配套、社会融入等后续工作,切实让群众住得下、能融入、可致富。
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市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特别是针对去年极端干旱天气暴露出的偏远山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寻找了3处稳定水源、新建80口深水井和蓄水池、并入2处大管网等方式,有效解决农村人口季节性缺水问题。
2019年,全市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共发现3个方面7类846个问题;今年,结合“六大”活动,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全覆盖“回头看”活动,全市共发现问题277个问题。针对排查中存在和发现问题,各地各部门迅速联动,逐户逐项补齐脱贫短板,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确保问题全部清零、政策全部落实到户到人。
大排查,大落实,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摘帽的后半篇文章,更是浓墨重彩,深细严实。
截止9月底,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63个,占32.8%。全市投入3005.46万元为农户购买防贫保,对农户因病、因灾、因学产生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理赔,切实增强了已脱贫户和贫困边缘人群的抗风险能力。
红旗指处开新天,南鄂处处画卷新;小康蓝图画到底,接续奋斗再出征。
2020,注定将以其特有的激越和壮美,载入咸宁史册。(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镇强 通讯员 曹杰 周雨)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孟祥伟与党外人士代表联谊座谈为咸宁发展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