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一根竹子的高质量发展②】一条竹“链”能延多长?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10-15 08:43

咸宁最大的楠竹产地之一;

全镇拥有17家竹企,竹产业占工业大半壁江山;

竹枝扎扫把,竹竿做竹筷,竹屑制竹炭,竹根雕工艺品……

昔日一竿弃之如草的竹子,在今天的大幕人手里,做出的“文章”让人眼花缭乱。 

9月27日,记者深入咸安区大幕乡,探访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原竹:全村老少赚“竹”钱

车行大幕乡大黄公路,群山逶迤,竹林似海。这里森林覆盖率65%,宛如天然的绿色世界。

驶入双垅村,路旁停着一辆辆东风货车。村委会附近,五六个村民正挑着凤尾帚,爬上梯子往一台加长东风车装货。一旁的堂屋内,几位村民用竹枝扎扫帚,选料、捆扎、修剪,动作娴熟。

“用楠竹竹枝扎扫帚,是我们村的传统。扫帚一做成就有人收走,销路好着呢!”村民张美英对记者说。

今年72岁的村民陈海元因一场意外导致失明,现在和老伴“搭档”在作坊扎扫帚,每天能挣100多元。

因不限年龄,无需技术,拿把刀、钳子、铁丝就可上手,这里男女老少都会扎扫帚,连80岁老人一天也可挣40元,40岁妇女日挣120元是常事,青壮年每天砍竹收入300元。更有人从中获得商机:将自家堂屋辟出来,从山上采撷原料,请来乡邻加工,一个简易的家庭作坊就建成了……这样的扫帚加工作坊,双垅村有上10家,从业村民200多人。

但大幕的楠竹也曾经“弱不禁风”。

“满山的竹林,没一条好路。”与楠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治保主任朱万法回忆,“以前,村民肩挑背扛、千辛万苦将竹子运出山,一年下来反而要折本。”

所以,满山竹林只能一年一年地自枯自荣。有人惋惜:大幕人守着万亩竹林这个“绿色银行”,却致富无门。  

转变,源自思路的改变和政策的帮扶。

2017年,双垅村在咸安区、扶贫帮扶单位湖北省武警总队的帮助下,修通100多条、长达68公里的林区公路,竹子从此不再难下山,农民手头的竹扫帚也开始扎起来,建筑工地的竹跳板开始进城出省。 

2018年,村里整合市、区政策扶贫资金240万元,建成楠竹加工厂,采取“公司+村+贫困户”模式,引进浙江老板前来经营。

“过去100公斤20元都销不动的原竹,现在村民翻倍卖给村加工厂,加上制成成品后的附加值,一根竹子的价值至少翻3倍。”朱万法算了算账。

加工:17家竹企“吃干榨尽”一根竹

机器轰隆隆响个不停,一根根竹子,经过锯开、分筒、开片、蒸煮、拉丝、晾晒等环节后,有的变成牙签,有的变成竹筷,还有的变成凉席材料……记者走进双垅村楠竹加工厂时,30多名工人在流水线忙个不停。

“我们主要生产竹签、竹帘等竹制品的半成品,日消耗30吨楠竹。”加工厂负责人夏春花介绍,建厂4年,每年不仅消耗楠竹9000吨,解决了销路问题,还能给务工村民发放30多万元工资。

紧邻的是双垅村竹筷厂。青山翠竹环抱下,两千多平米的白色厂房格外醒目、壮观。该厂计划今年投产,预计年消耗楠竹1万吨,产值1000万元,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6万元。

其实,两家加工企业只是大幕乡17家竹企之一,却彻底结束了这里单纯卖原竹、粗加工的历史。更值得回味的是,他们打起“吃干榨尽一根竹”的主意。

扎根深山的竹企越来越多,堆成山的竹蔸竹屑废料成为一道难题。2019年,由武警湖北省总队、咸安区帮扶300万,村自筹70万,招引浙江企业500万,双垅村又建成竹炭厂。

记者随大幕乡乡长李成走进竹炭厂,只见占地2000多平米的钢架大棚里,78个土窑一字排开,气势恢宏。

烧窑工人张方安正将一根根“棍子”进行装窑,“棍子由楠竹废料经粉碎、烘干后压制而成,经过土窑高温烧制,最后变成竹炭。”

厂房另一侧,是成千上万、整齐码放的竹炭成品,工人正在装箱,然后装车运出深山。

李成介绍,竹炭厂能“吃尽”全乡竹企的竹屑,能将村民弃而不用的破竹、残竹变废为宝,目前订单不断,产品供不应求。就连竹炭渣也出口非洲,成为制作蚊香的主原料。如今企业接纳90多名农户务工,村集体每年增收24万元。

变身:高端竹艺网销千万元

聚光灯下,笋壳做的小麻鸭、竹丝做的竹蜻蜓、竹根雕的小黄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位年轻姑娘,正对着手机的直播镜头,将这些“玩艺”一一展示给网友……

记者走进位于咸宁文创空间里的艺竹情工艺品有限公司时,传统竹产业赋能后的时尚、潮流感扑面而来。如果不是有人介绍,很难看出这都是竹子的“衍生品”。

“我们从大幕乡起步,从竹跳板等粗加工做起,慢慢转移到竹制品精加工,去年9月开始直播销售,年销售额上千万元。”该公司主管万伦介绍。

艺竹情公司的创始人贺慈,一位90后的咸安小伙,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

“大幕楠竹资源丰富,还有很多做竹编竹艺的老手艺人,可惜养在深闺无人识。”2019年,贺慈自筹20万元,在大幕乡成立艺竹情工艺品有限公司,别出心裁地在乡里组织竹工艺大赛,挖掘多名有经验的乡村手艺人,聘用他们到公司做竹产品加工造型,然后放到网上售卖。随着企业的发展,去年他将设计平台搬到位于咸安城区的文创空间。

锋利的刻刀,轻轻从竹根划过,一根栩栩如生的线条就呈现出来……该公司的雕刻室,雕刻师吴宇正将一个竹根雕成金龟。

这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两年前应聘到艺竹情公司,如今已是首席雕刻师,刻刀下点竹成金。“一根成竹只能卖几十元,但制成300个竹简,可卖到近千元,制成其他精致的小摆件价格更高……”吴宇告诉记者,竹子被“文化铸魂”后,单品最高能卖到8000元。

“从一根竹竿加工到全竹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依托竹产业,全乡70%的人增收了。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手段,全力拉长‘竹链条’。”新上任的乡长李成信心满满。

仍是这一竿竿翠竹,仍是这片竹海,遨游于市场之海的大幕人用巧思加巧手,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竹产品王国”,写出一篇精彩的“竹文章”。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马丽娅 特约记者 胡剑芳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下一篇: 孟祥伟到通山调研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