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义务守护烈士陵园38年!咸安一对农民夫妻立下“生死之约”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2-04-07 09:21

汀泗河低吟着绕过山林,似在述说着历史烽烟。

中南革命烈士陵园。清明节前夕,一位身形单薄的老婆婆,艰难地走上台阶,跟往日一样,为烈士扫墓。

老婆婆叫龙运娥,今年84岁,家住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一组,与丈夫接力为烈士守墓,至今已有38载。

献出自家山林 安葬五百忠骨

4月1日,天气阴冷。记者沿107国道来到绿树掩映、碧水绕村的汀泗桥镇赤岗村一组石头嘴山,只见中南革命烈士陵园干净整洁,纪念碑巍然耸立。

龙运娥老人一如往常,缓缓迈上台阶,到陵园除草、拾垃圾。

山顶,一座巨大的墓冢跃入眼帘。“这是中南荣校500多位烈士的合葬墓,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4岁,还有些无名无姓。”龙运娥老人双眼泛泪。

继续拾级而上,是50座小墓碑。这里安葬的烈士有姓名、家乡、入伍时间、牺牲时间。

苍松翠柏下,龙运娥老人与村组干部一道,向记者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奉命进军长沙,为减轻战斗部队负担,将部分伤病员安置在汀泗,并建立起“中南荣校”。一些战士病情太重,医治无效牺牲后,就地安葬在赤岗村的河畔沙洲上。

当时,汀泗桥镇还未修建水库,一到汛期,河水漫堤奔腾,沙洲上的烈士坟墓,不少被洪水冲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运娥的丈夫章荣武担任生产队长。他为了烈士们四处奔波,建议把埋在赤岗村内的烈士迁葬在一起,修一座纪念碑。1984年,建议得到采纳,市政府拨款支持该村修建烈士陵园。

章荣武处处身先士卒,不仅将自家屋后山林捐作墓地,还号召生产队所有人出动寻找,将散落沙洲的烈士墓碑一块一块清理出来。

烈士热血洒在异乡热土,乡亲们又用热土掩埋忠骨。迁葬所用的劳力,生产队均无偿提供。

合葬墓建好后,中南荣校于解放初期立下的碑文,字迹已然模糊不清,章荣武等党员干部又请人拓印了碑文,雕刻在墓旁一侧的大理石上,以便后人铭记——

“病故同志们,你们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舍生赴义,冒枪林蹈火海冲击顽敌,英勇搏斗克服了一切常人不能忍受的困难,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碑上挽联“为解放事业因伤或病故,树碑题名忠义永垂不朽!”横批“光荣一生”。 

铭记烈士精神 激发前行动力

英魂的安息之地,距章荣武、龙运娥家仅数百米。

夫妻俩相约,要为烈士守墓,保证陵园干净整洁、庄严肃穆。后来,他们又义务种下不少松树和柏树,如今已亭亭如盖。

“这些伢崽们为国家解放出生入死,年纪轻轻就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老家都很远,逢年过节没人看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寂寞……”龙运娥回忆起丈夫的话,热泪盈眶。

龙运娥告诉记者,丈夫章荣武是遗腹子,8岁时母亲病逝,从小靠给地主家放牛、打柴为生,受尽折磨。

而那些在中南荣校的战士们,就算身负重伤也惦念着当地“老乡”。他们拖着伤残的身子,帮村里修路,为左邻右舍收、种庄稼,为孤寡老人挑水、打扫卫生……

这些义举,深深印在年幼的章荣武心中,他暗下决心:“我要向战士们学习,努力活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份信念,伴随了章荣武一生。他不仅自己入了党,还竭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乡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分田到户后,章荣武与妻子龙运娥勤劳奋斗,分别成了生产队的男、女队长,曾是我村第一个万元户,乡亲们受过他俩不少帮助。”村党支部书记黄东平介绍。

最令黄东平难忘的,是章荣武老人的爱国情怀。“他是村里唯一连续三年的省劳模,龙运娥也当选过市政协委员。老人说一定要送一个儿子去当兵,后来他三儿子果然成为一名军人,还荣立过三等功。” 

生为烈士守墓 死与烈士相伴

从白天守到夜晚,从春天守到冬天,从青丝守到白发。

2007年,章荣武老人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再三嘱咐妻子:“我很荣幸,生前能为烈士守灵,死后还得继续守护他们。”

依照丈夫遗愿,龙运娥将他安葬在与烈士墓一墙之隔、直线距离不到2米的围墙外。

守墓的重任从此落在龙运娥一人肩上。她一有空就去陵园清扫落叶、除掉杂草,也跟烈士墓旁长眠的老伴说说心里话,一如丈夫在世时的模样。她要求儿子们每年清明给父亲扫墓时,必先祭奠英烈、追思英魂。

38年过去,时间风化了雕刻的碑文,但守墓的誓言从未被冲淡,它早已融进这里的泥土,滋养着墓旁的青松翠柏。

龙运娥的腿脚没从前利索了,几十米高的台阶越走越吃力,有人劝她: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你岁数大了,没必要坚持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怎么能忘记?再说,我答应了丈夫要为烈士守墓,不能言而无信。”龙运娥说。

如今,此处陵园不仅仅是烈士的安息之地,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所和红色旅游地。每年清明节及革命烈士公祭日,省内外高校、镇中小学校的师生,市、区、镇的党员干部10万余人次来此献花、祭奠烈士。

“我们周边的很多人,都来过这个陵园。村里从老人到孩子,都了解那段历史。”黄东平介绍。

采访时,正遇上一位前来祭扫的七旬老人吴老,他住汀泗河对岸的赤壁市官塘驿镇,每年都要到此祭扫。老人动情地说:“没有这些军人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无论什么情况,无论什么时代,都不能忘记这些为国家牺牲的烈士……”采访结束时,龙运娥对记者说,“将来我没了,也要像丈夫一样,埋在烈士陵园的围墙外,跟烈士做伴。”(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马丽娅 见博 特约记者 胡剑芳)


编辑:何凡

上一篇: 咸宁首批“四张清单”出台 涉及635项行政处罚事项
下一篇: 当好主心骨 建好主阵地 打好主动仗 咸安:党建赋能村湾治理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