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走进通山县杨芳林乡株林村嘴头谢湾,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沟渠清澈见底,菜地周围都装上了精美的竹篱笆,宛如置身一幅优美宜居的乡村画卷中。
“过去房是旧的、水是臭的、路是破的,村容村貌可谓不堪入目。”株林村党支部书记金凡说,就拿菜地周围的篱笆来说,之前就是用破布围网等废弃材料随意包围,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株林村嘴头谢湾共有109户村民,过去大多缺少共建美丽乡村意识,村庄环境不如人意,村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不强,也致使村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破解村庄发展困局?
“将共同缔造理念植入村民心中,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共建美好环境、共创幸福生活。”通山县政协主席吴柏林道出了方向。
想要凝聚人心和力量并非易事。通山县政协在充分商议后,一方面利用支部主题党日、“夜话”院场会等活动,深入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加深群众对共同缔造的认识和理解。
另一方面,从村民身边的小事入手,切实化解“急难愁盼”,拉近彼此间距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并愿意参与其中,全面凝聚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合力。
嘴头谢湾的主干道排水沟原来堆满淤泥,水体黑臭且富营养化,村民苦不堪言。县政协联合村委会清理淤泥、疏通沟渠,还在沟渠旁铺上鹅卵石,方便村民洗衣服。
“水清了,空气清新了,感觉越来越舒畅。”村民谢国泰说,沟渠重新改造后,环境好了,生活更方便了,乡亲们一致说好。
坑坑洼洼的场地铺上了水泥、支上了晾衣竿,破旧的房屋砌上了混凝土,修整一新。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后,心逐步凝聚在一起,真正实现“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为推动村庄共管更有序,株林村积极探索“支部主导、村民主体、责任明确、分工协助”的共同管理制度,组织党员群众制定《村民理事会规章制度》等3个制度公约,明确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奖惩办法等。同时,还通过“积分超市”“最美庭院”评比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热情。
“大家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乱丢乱扔的少了,主动参与的多了,都在为乡村发展而努力。”金凡说,在县政协的鼎力相助下,村民们已从“你我”变成了“我们”,真正凝聚在一起。
如今,走在株林村乡间道路上,在治安巡逻、清扫道路、爱心帮扶等活动中,到处都是村民的身影。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通讯员 姜以钢 肖乐平 韩俊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抢春耕 抓项目 赤壁建成高标准农田3.87万亩
下一篇:
孟祥伟调研督导食品安全工作时强调 全过程全链条夯实食品安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