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八组(雷家庄)的入组公路,就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扫者是该组的6名党员。他们两人一组,轮流值守,风雨无阻。
“党员带起头,凡事都好办。”该组党支部书记黄应希介绍,自从组里成立了党支部,先是党员动起来,接着是群众跟着动起来,几年时间,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文明富裕的示范点,组级集体经济由0元增长至58万元。
事实上,黄荆塘村八组的变化,也是我市党建引领村湾治理的一个缩影。
根须扎下去,枝叶茂起来。近年来,我市针对当前乡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探索实施“红色根须工程”,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开启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村湾党支部1577个、党小组2828个。“红色根须工程”为村湾治理注入“红色力量”。
组织“扎根”
让村湾治理有了坚强堡垒
在乡村治理中,党组织触角扎得不深、党员发挥作用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以嘉鱼县新街镇港东村罗家洲自然湾为例,由于全村人口达2557人,地域跨度较大,仅凭村“两委”几个人“根本管不过来”。工作力量的紧缺带来一系列问题:村湾道路年久失修,环境脏乱差,干群关系紧张。
针对基层治理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咸宁市制定出台《党建引领村湾治理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实施“红色根须工程”,全力推动乡村治理重心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湾拓展延伸。
组建村湾党支部。综合考虑村湾党员人数、集体经济、人口集聚等因素,按照“一个村湾一个党组织”的原则,在全市符合条件的村湾组建党支部,并积极吸纳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优秀返乡人员等担任村湾党支部书记。
设立中心户。结合村湾党员数量、分布和群众聚居情况,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支部选聘”的方式,将“四有”(有公心、有威望、有能力、有精力)骨干党员群众确定为中心户,再由每个党员中心户负责联系10户左右的群众,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
组建村湾理事会。坚持党建带群建,各村湾建立村湾理事会,下设红白理事组、道德评议组、村民议事组、禁赌禁毒组、公共卫生监督组,构建起“党支部+村湾理事会+自治小组”的治理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村湾党支部1577个、党小组2828个;设立中心户24321户、覆盖32万户村民;2934个村湾建立了理事会。村湾党组织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力量。
队伍“扎根”
让村湾治理有了先锋力量
基层治理好,关键在党员。各村湾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让党员亮身份、明职责、作表率。
通城县石南镇梅港村戴峰山屋场的胡建甫,是一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他每天戴着党徽四处巡查,被誉为调解矛盾的“和事佬”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员”。在该县开展“活人墓”专项治理中,他带头拆除了已建成30余年的“百年之地”。
在村湾党组织领导下,各村湾由党员带头成立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慰问孤寡老人、创文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通山县杨芳林乡在全乡开展“党员当三员,清洁美家园”活动,即党员当好义务员,负责组建村湾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宣传、服务工作;当好清扫员,负责每周开展一次村湾大清扫,带领村民共同清洁家园;当好监督员,负责轮岗值班,做好日常环境卫生监管,实现了村湾环境大变样。
为充实基层治理工作力量,全市以推动服务资源平台“三下沉”为契机,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常态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咸安区将社会保险缴纳、养老资格认证等13个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延伸至村湾,创新推行“红色管家”,由下沉联户党员通过鄂汇办、楚税通等各类APP提供帮办代办,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阵地“扎根”
让村湾治理有了坚实基础
针对村湾公共服务功能不足,便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大力推进“六有”(标志牌、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群像图、议事制度、办公室)阵地建设,更好服务群众。
各地采取“三个一批”(在村湾老党员自有住房中择优选择一批、在村湾闲置的校园、厂房等公用资产中盘活一批、对村湾内文化礼堂进行提升改造一批)的方式,建设村湾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430个。
嘉鱼县官桥镇朱砂村大屋梁,将村湾党支部设在礼堂里,内设红色影院、文化展览室,多次举办村民文艺汇演、趣味包饺子、读书会等活动。
阵地运转有保障。各个村湾采取“三个支持一点”(乡镇支持一点、村集体收入支持一点、社会力量支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办公经费。同时,倡导在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湾组,经组员大会同意,拿出部分收益保障村湾党组织正常运转。
咸安区向阳湖镇广东畈村朱家湾,通过发展组级集体经济,不仅保障了村湾党支部的办公经费,还投资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休闲步道等文体休闲设施,并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村湾党支部书记朱其义感言:“一个‘扯皮村’变成了‘和美村’”。
制度“扎根”
让村湾治理有了持久效应
治理要长久,制度来保障。各村湾党支部积极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着力完善村民参与自治的长效机制。
镇村党组织负责指导各村湾,聚焦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家风建设、邻里和睦等内容,制定“一湾一约”。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六组,村湾党支部不仅将组规民约“绘”在墙上,还发动有音乐特长的村民,以“弘扬抗洪精神”“遵守组规民约”为主题,谱写了多首歌曲,让村民人人传唱。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各村湾定期在村民聚集地举行“村湾夜话”,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共商共谋湾子里的大事要事。如崇阳县围绕打造“湾子夜话”升级版,去年累计开展“湾子夜话”6840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455条,办理民生实事9786件,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位党员说:“有些群众以前开会请都不来,现在不请自来!”
在村湾党支部领导下,各村湾每年开展平安家庭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如赤壁市团山村,各村湾坚持每年开展“新人新事新风尚”评比活动,通过模范引领,传递正能量,营造新风尚。
基层党建,永远在路上。当前,我市各地正在持续深化共同缔造,夯实“红色根须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广大群众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中,共建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
咸宁日报记者 邓昌炉 通讯员 邹展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更好服务和融入“双循环” 咸宁中欧班列首次回程“带货”
下一篇:
张世伟率队开展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拉练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