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5月9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金融村官”焦法通、胡仁野、王康在咸宁市边远山村里忙着走访入户,提供金融服务。
这场景和两年前有些相似,风景又那么不同——
融入:田间地头有了活水
通山县,通通是山,尤其是南林桥镇石门村被群山环抱。
5月9日一大早,石门村的“金融村官”焦法通就来到夏老汉的果园。果园建在半山腰,焦法通爬出了一身汗。
“老夏,你完全不将我看作自己人,生产缺钱可以找我啊。”看到老夏,焦法通一阵抱怨。夏老汉尴尬地直搓手:“一直帮我筹资金,这不是怕老麻烦你吗。”
“怕麻烦,我就不会来山里当这个金融村官了。”焦法通现场为夏老汉提供金融服务。
两年前,咸宁下辖的6个县委组织部选择农商行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旨在加强银行基层支行与村级党组织协作联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金融村官不是官,是重拾挎包,用金融技能服务‘三农’的店小二。”焦法通说,这村里的18平方公里,838户,4069人,就是他的服务坐标。
2021年的5月9日,是焦法通到村里的第一天,村民们都不明白啥是“金融村官”,啥叫“田间地头有了活水”,但听懂了“他是银行派来帮大家贷款搞生产的。”
“以前到城里贷款,要跑几十里山路,还要看人家脸色。这下倒好,难道银行转了性子,居然把钱送上门了。”村民的话怼得焦法通挺受伤。
“不找关系不求人,农商贷款送上门。”焦法通撂下了狠话。
于是,焦法通吃住在村里,一户户摸清农户的生产状况,一家家盘清农户的家底,花了半年时间做出了一本村情台账。“老焦是真搞,有些村民白天打零工,他半夜还去敲农户的门,了解情况。”石门村村支书夏新华陪着焦法通走了不少夜路。
农户的门敲“勤”了,村民自然敞开心门;村里的路走多了,工作自然走出新路。
养殖大户夏雄伟,苦于扩大养殖规模而又缺资金,尤其缺少抵押担保物且找不到保证人,焦法通将“荆楚小康贷”的优惠政策送上门,当天顺利提款“荆楚小康贷”5万元一解燃眉之急。
村民吴三秀准备依托村里的山水美景筹建农家乐,但20万元的资金缺口拦住了步伐,焦法通采取线上申贷、审批、放贷“一站式”金融服务,当天就发放了20万元扫码流量贷。
两年里,焦法通给村里发放了383笔贷款共2264万元,让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0%。
“‘金’是外在承载,‘融’才是内在目的。”咸宁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华认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唯有融入乡村,才能充分发挥“金”的作用。
目前,市县及乡镇政府认证“金融村官”338名,为30.22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贷款余额16.99亿元。
融通:城乡之间架起桥梁
通城县麦市镇是一个口子镇,在这偏僻的深山里,“金融村官”胡仁野成为村民口中“最亲的人”。
两年前,胡仁野自告奋勇去报名“金融村官”。从业6年的他,发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三个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与乡村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有些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两张皮”。
信用不对称,农民对自身信用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金融机构投放贷款需要找到真农民、真农业,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
信心不对称,金融服务不及时、不充分,影响乡村对金融服务的信心,而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性问题,也会影响金融机构服务乡村的信心。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村官在城乡之间架起桥梁,解决三个不对称。”胡仁野决心试一试。
他挨个敲响村民的家门,摸清补齐他们的基本信息,了解村民的困难,并帮他们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建立农户资料数据信息库。
他化身“行走的金融知识库”,宣讲金融政策法规、反诈防骗知识、金融服务三农产品,疏通山村闭塞的信息,打破村民保守的观念。
他推行“码商e贷”,使农户采购农资时,登录手机银行就可以随时贷款,真正实现了贷款足不出户。
村里信息摸透了,金融机构放款自然有底了;金融知识普及了,农户贷款自然有数了。
“金融村官有学历、资历、阅历,他们打破了城乡间的距离,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陈塅村村支书潘雪祥把这两年的变化看在眼里。
村民葛俊明想把特产带出山,胡仁野帮他到城里找路子,贷款200万元,采取线上线下经营,年收入450万元。
村民吴文标想把商品引进山,胡仁野帮他到支行找点子,贷款50万元,采取线上线下经营,年收入120万元。
“新时代下,金融业态在变、金融产品在变、服务模式在变,但不管怎样发展,农商银行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的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初心始终不变。”咸宁农商行党委委员、行长熊精干说。
目前,全市农商行贷款投放重心从传统的房地产行业转移到市政府重点支持的茶叶、蔬菜、生猪、中药材等农业产业,推动905个乡村开展一村一品建设,“贷”动项目7242个。
融汇:乡村发展更有力量
白天,田间地头有“金融村官”留下的脚印;傍晚,山村回响着“金融村官”讲述的鲜活知识……
在崇阳县石城镇,“金融村官”王康认为村官还应有更高的追求:“金融不仅仅会‘钱生钱’,更能实现‘人帮人’,我们要发挥金融中介作用,让各类生产要素融汇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在白骡村当金融村官两年,王康琢磨出一个简单的融汇公式:金融村官×乡土能人×潜力产业=产业兴旺。
在这个公式中,找到乡土能人是关键,找准当地潜力产业是核心。
怎样找到乡土能人?王康找上镇政府,汇报农商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工作,获取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清单;他找到各个村委会,畅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点子和路子,获取了乡贤清单;他拜访工商所柜台,获取近年来新办理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清单。
如何找准潜力产业?王康取经镇政府的发展规划,收纳经营主体的意见,倾听乡贤们的建议,最终决定在新品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上发力。
两年的努力下,王康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收集了200多名能人,梳理了50多个项目。
事实证明,金融活则经济活,经济兴则金融兴。
在农商行300万元贷款的撬动下,能人陈正清成立久强米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下了2万余亩的订单,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农具采购、技术指导、稻谷回收等服务。去年,订单总产量3000余万斤,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每年增收20万元。
在农商行280万元贷款的“贷”动下,能人龚伟成立了葛墩养鱼专业合作社,对周边中小型养殖户进行鱼苗采购、饲料采购及赊销、成鱼销售。去年,合作社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养殖户每年增收3万元。
石城镇党委书记曾岳林认为,“金融村官”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桥梁和平台之一,让乡村发展更有力量。
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座谈会、村级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产业帮扶……“金融村官”不断加大与乡镇街道党委、村两委的对接力度,参与到一项项具体的村级工作中,助力乡村基层治理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甘青 通讯员 雷涛 王子燕 )
编辑:何凡
上一篇: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投资总金额316亿元 嘉鱼招商引资再续“精彩”
下一篇:
杨军调研城市供水保障工作要求 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