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践行宗旨为民造福”要求,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用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通过“四下基层”找准群众需求
连日来,咸安区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红色代办”服务。
该区落实主题教育“立足岗位作贡献”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通过在职党员示范引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方式,组织发动村(社区)“两委”干部、机关下沉党员干部、有服务能力和服务热情的党员志愿者担任“红色代办员”,全区共发展代办员2560名。
“红色代办员”通过入户走访、村湾夜话、星空夜话等多种形式,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2349条,涉及民生问题816个,采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方式为群众帮办代办,已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655个,帮助群众代办各类政务服务1.1万余人次。
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当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正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全力推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市委政法委积极回应广大群众对平安幸福生活新期待,出实招,鼓实劲,采取积极措施,常态化开展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4300余名干警下沉基层一线,走访困难群众、特殊人群、重点场所、企业工地,收集意见建议,解决具体问题。
通城县残联突出问题导向,立足残疾人实际需求,抓住辅具适配“小切口”,通过乡镇全面摸底、实地走访调研、系统数据比对“三合一”机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残疾人辅具需求调查,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及时知晓政策、申请辅具,享受服务,精准免费适配了轮椅、助行器等各类辅具共1140件,惠及上千残疾人家庭。
下到一线才能找到真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领办调研课题584个,领办民生实事598件,推动完成“十大民生项目清单”42个子项目中的36个。全市党员干部累计走访服务对象9.5万余人次,解决问题9342个。
通过“共同缔造”解决民生难题
经济要发展,道路要畅通。乡村公路拓宽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咸安区官埠桥镇发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让地让利,吸纳“五老人员”成立乡贤小组,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组织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拓宽农村公路17.17公里,让闭塞村搭上了“快车道”。
各地坚持开门搞教育,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创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
赤壁市着力破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喝水难、充电难、如厕难、社会认同感低”等急难愁盼问题,整合资源、多方合力,打造暖“新”驿站184处,搭建小哥诉求“接诉即办”平台,妥善解决“门难进、车难停、件难送”等诉求。同时,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流动前哨”优势,选聘顺丰快递小哥等34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兼职社区网格员,通过“问题发现随手拍”“生活垃圾随手带”等行动,上报线索信息45条、为居民解决“随手小事”79件。
嘉鱼县民政局针对空巢独居、经济困难等老年群体就餐需求,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建成“幸福食堂”16家,以低于市场价格、按不同年龄段享受优惠,让老年人吃出“幸福味道”。借鉴疫情防控经验,建立“十户联护”服务体系,为每个网格配备2-3名专业养老护理员,就近为老年人提供点单式个性化服务,培训养老护理员2649人,提供服务1.57万人次。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已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等服务设施152处;通过调整绿化形态、优化空间布局,市城区住宅小区新增车位1700余个;累计完成60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养老难、入学难、停车难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建章立制”实现长效惠民
近年来,“厕所革命”让崇阳县农村更加洁净美。
今年,该县制定《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户厕建设实施方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制定改厕方案和计划,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针对性开展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从时间、数量、质量、进度等方面细化落实。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1308户,完成率、验收率、合格率均达100%。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主题教育中,我市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主题教育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努力实现以“点上突破”推动“面上提升”,以“整改一个问题”做到“解决一类问题”。
针对城市住宅小区加装电梯难问题,我市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经验,制定出台《咸宁市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方案》,在责任分工、资金筹集、实施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细化,为下一步推进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供了指南。
通山县职教中心驻南林桥镇高桥村工作队近年来持续从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第二批主题教育以来,该工作队瞄准群众发展养殖新需求,立足自身优势,通过该校继续教育中心请来畜牧养殖专家,为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送“智”上门。如今,此项工作举措已经制度化、定期化开展,在全县范围内铺开。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在路上。在建章立制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对查找的问题举一反三,力求解决深层次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共建立和完善涉及民生领域的相关制度80余项。(记者 吴文谨 通讯员 石白玉 杨晨)
编辑: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