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咸安:“山上换山下”破解农林发展瓶颈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04 08:08

咸安区地处幕阜山系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林地资源丰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开垦山边荒地种杂粮糊口;近20年来,农民“种树圈地”外出打工,大部分耕地流向林地。

如何既保住耕地红线,又确保林地保有量?咸安区经过调研和实践,创新探索出“山上换山下”空间等量置换路径。即按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原则,把山边零碎耕地“由耕转林”,田间林地则“由林转耕”,通过变更土地经营性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利人不变,由不动产登记部门为村民重新登记换发不动产权证,有效破解了农林发展瓶颈。

“宜林则林”:生态美了,产业活了

6月25日,汀泗桥镇星星村20组村民宋全才正为山边竹林除杂。

“清理杂草灌木,竹子才会长得更好。”宋全才说,如今一亩旱地的竹木价值1000元,是种玉米红薯的5倍。

原来,这些地由宋全才父辈开垦,并以此养家糊口。后来,由于孩子外出务工,地里投入成本大且产出率不高,便荒掉了。

星星村党支部书记余杰介绍,村里有500多亩山边开垦地块,因为地块小且不成片,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没人愿意承包。如今,村民将山边地块栽上竹树,与竹海连成一片,自然风景更美了。

日享万亩竹海,夜观浩瀚星空。星星村陈家沟村民陈佳利用良好的竹海生态,成立湖北星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低碳生态的康养游,从卖竹子到卖生态,生意红火。

如今,通过实施“山上换山下”、对林耕空间坚持等量置换和林地优先的原则,双溪桥镇南部生态修复与陡坡农用地改林,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林间耕地腾退,加速推动咸安自然保护公园建设和周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将坡度大、不适宜耕种的18126亩耕地等量置换成坡度15度以下适宜耕种的林地,确保了生态平衡和森林覆盖率,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共赢局面。”区林业局局长钱华说。 

“宜耕则耕”:钱袋鼓了,村民笑了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双溪桥镇毛祠村,370亩金银花花开正艳,3000多亩玉米、高梁绿波微漾。

龙河种植经营部总经理李龙辉介绍,待玉米成熟时,将调联合收割机收玉米,预计每天可收100亩,实现摘棒、剥皮、脱粒、秸秆还田一次完成,省时又省力。  

“没想到现在的抛荒地与残次林复耕地里玉米长这么好,除了收取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收益比种树强多了。”毛祠村七组村民陈四清说,之前外打出工,怕地荒掉,就在5亩地里种了杉树,后来售出后收益不高,很不划算。

这是双溪桥镇毛祠村5100亩残次林复耕试点为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劝说村民将抛荒地和低效林统一成片,实行“宜耕则耕”,村干部通过打电话、开屋场会,讲事实、摆道理、算经济帐,成功整合置换出连片耕地。

如何让置换后的耕地实现较高收益?咸安区国土整治局局长彭涛表示,流转来的土地由财政部门每亩补贴1200元清表,通过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占补平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并完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后,租给新型农业大户进行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村党总支书记陈邦胜介绍,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村里,再统一承包给龙河种植经营部等大户耕种,以每年不低于200元-300元/亩租金(5年后再调价)、每年40元/亩村集体服务费的标准,实现连片机械化耕种。这两年种的小米、高梁都大获丰收,为茅台、劲酒等知名品牌提供原料保障。

据悉,退林还耕后的5000多亩地让村民年收租金达80万元,村集体服务费年收达16万元,100余户农户增加务工收入150万元,2024年复耕地块农业产业经济收入963万元。

“咸安经验”:发展火了,名声俏了

近日,桂花镇柏墩村村民何立顺领到了崭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和林权不动产权证。

这是咸安区首例“林耕置换”不动产登记,通过规范化的土地用途调整申请、“林耕置换”实施、确权登记发证流程,不仅解决产权登记权属不清问题,更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权保护的双赢,为打通“林耕置换”不动产登记“最后一公里”提供示范样本。

近年来,咸安区全面开展“山上换山下”试点工作,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占补平衡为抓手,因地制宜将山上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推动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通过“林耕置换”优化调整林耕空间,变碎片为连片、变低质为高效,既实现了耕地后备资源有效增加、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又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无人种、无人管”的问题。

目前,咸安区已将15000亩碎片化耕地改造成连片耕地。各乡镇参与“山上换山下”项目并成功复耕的地块,区财政按每亩1200元标准给予奖励。林业部门将引导通过“均权不分山、均利不分林”的模式,促进林地空间的高质量保护与发展。

“耕林底数一张图,统筹兼顾优空间,部门同心聚合力,群众利益先保障,调查登记成闭环……”2024年全省耕地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咸安区举行,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宋任东代表咸安区在会上交流工作经验,目前已接待恩施、潜江等地50多家单位前来学习取经。

如今,咸安区东南部的大幕乡、马桥镇、桂花镇因靠近幕阜山脉,拟推动连片林木种植。而西北部地势平坦,36.34万亩耕地与坡度15度以下的林地交织,正在规划打造集粮食种植、仓储、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咸安区委书记李军平信心满满:“通过林耕空间置换,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一个西北部耕地连片、坡地成园,东南部连绵绿丘、花林竹海的武汉都市圈‘粮仓’正呼之欲出。”

特约记者 胡剑芳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风味湖北”楚菜经典美食邀请赛落幕 咸宁市揽获10个奖项
下一篇: “鄂融通”平台助力破解融资难题 咸宁市5.2万家企业入驻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