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变“森林资源”为“金融资产” 全省首张鄂林碳票(咸宁)成功发行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9-30 08:53

咸宁网讯 记者姜明助、谭宏宇报道:9月29日,鄂林碳票(咸宁通山)首票签发仪式在我市举行,标志着全省首张鄂林碳票(咸宁)正式签发,实现了碳票交易从0到1的实质性跨越。

碳票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身份证”,有了这张“身份证”,就可以将看不见的森林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可质押、可兑现的资产凭证。

每一张碳票,都代表着一定面积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化权利。据了解,此次发行的首张鄂林碳票(咸宁),监测期内核定碳减排量达14.82万吨。

森林是碳库,具有强大的固碳增汇功能。然而,森林生态价值面临“看得见、摸不着、难变现”的困境。今年8月,《鄂林碳票开发工作指南(试行)》正式发布,为全省林业碳汇开发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路径。

通山作为全省重点林区县,仅仅一个多月,便高效完成林地筛选、权属核查、计量监测等工作,率先打通碳票开发全流程,将一片覆盖14个国有林场、总面积达12.67万亩的“绿色碳库”搬上了交易平台。

“本次咸宁碳票采用全省统一核算方法,签发后具备全省跨市域交易条件,有望让碳票更快‘流转’、更好‘增值’。”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碳汇分院院长马江说。

“碳票”变“钞票”。在现场完成碳票交接后,通山农商行现场向通山县城发林业有限公司授予(首期)1亿元信贷额度(计入期20年,预计可授信超4亿元),为后续碳票市场化注入了金融“活水”。

随着碳票在市场中的流转,它不仅将无形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有形的资产凭证,更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市场化实现路径。

鄂林碳票的发行只是起点。签发现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刚表示,咸宁将持续做好碳票应用文章,探索交易、质押等场景落地,让碳票“流转起来、增值起来”,推动更多林地释放生态红利,为湖北绿色转型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杨军专题研究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以高质量“十五五”规划编制引领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 咸宁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大讲堂第二期举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