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陈生领衔的“大学生猪肉倌”正式在上海12个菜市场亮相,经营猪肉生意。50余名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各大菜场的柜台,成为猪肉一线销售员工,被市民戏称为“大学生猪肉倌”。(新华网 1月30日)
如同大学生做环卫工、掏粪工一样,此次大学生做“猪肉倌”的新闻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舆论热议,既有支持者,也不乏“拍砖论”。“拍砖者”认为,受了高等教育、拿着高学历却去市场里卖猪肉,既浪费教育资源又丢面子。笔者却觉得,大学生去当“猪肉倌”实是引领了年轻人的务实风。
每逢招聘热季,各个招聘现场都是人满为患,毕业生们拿着简历“广泛撒网”,被选中者却是寥寥无几。不少招聘企业表示,“很多大学生太浮躁,都想着好职位,没人愿意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这种 “眼高手低”、“好逸恶劳”的择业观是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很多大学生也坦言,他们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不累、不加班、体面、待遇好。因此,“教师”“文员”等相对“体面”的工作成为热门,而一线工作则鲜有人问津。清高自大、虚荣浮躁、好高骛远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与此相比,“大学生猪肉倌”勇于正视现实,放下“架子”,抛弃“精英”心态,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秀出了年轻人的实干style。更何况,“大学生猪肉倌”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假以时日,他们甚至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大学生猪肉倌”已经为年轻人开了个务实style的好头,希望所有的年轻人都能以他们为榜样,少些清高自傲、多些自降身份,少些好高骛远、多些脚踏实地,少些好逸恶劳、多些砥砺磨练,如此,“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才能早日成真。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春风行动”需提高实效
下一篇:
周晶晶:无节制的“刨根问底”也是一种恶
核心观点:如何做到“有效供给”?通俗地说,就是要对准市场需求供给产品,实现农产品的有供必有求,有求必有供。对于广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