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借用“五子登科”这一成语来谈咸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以下简称产业带)发展,是因其形式与内容上都有一比,本文所谈的五大产业就如这家人的五位骄子。
大生态农业夯实产业带基础
大生态农业之“大”,一指以百亿竹产业、百亿茶产业、百亿油茶产业为生态农业的大项目。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既是要求、也是优势,是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必须摆在重中之重。要整合资源,强化区域产业协作。二指必须更多地采用集约化生产、园区化经营,万亩林业、万亩茶业、万亩果业等要从规划中走出来落地生根、开花结实,以现代化科技创新优化农业发展设施条件、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质效。三指创新种养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农业面包。虾稻共作、鱼稻共作、林下种植、油茶药材套种、猪-沼-鱼、牛-沼-鱼等新的种养方式和循环经济,要从试点走向大面积推广;要从出卖原材料、粗放型低端产品向精细型中高端产品向拥有企业专利的著名品牌发展。朝着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迈进。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既是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大旅游、大健康产业的需要。
大新型工业强健产业带筋骨
大新型工业之“大”,一指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咸宁志在打造中部清洁能源之都,不仅要锲而不舍地建成中国内陆第一核电基地,用大能源推动咸宁大发展,还要加快加大风力、水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电。发展清洁能源不仅是咸宁绿色发展的保障,而且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二指加快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带助力咸宁打造千亿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可为,粮油糖加工业、茶果蔬加工业、畜禽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融合发展,对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区进行合理布局,逐步打造成产业融合先导区。三指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带要紧扣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资源节约型道路,促进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牢固树立“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理念,走调整结构、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做大总量,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
大文化产业添加产业带温度
大文化产业之“大”,直观体现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产业要素、文化与大数据平台的融合发展。主要指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创新,也就是文化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把文化DNA深植于经济活动的各要素、各环节之中,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并且不断催生新创意、新业态、新产业。使经济在文化基因中裂变升级,文化在经济承载下绽放,形成以产业为“体”、产品为“桥”、文化为“魂”的新文化产业体系。如通山杨芳林云雾茶和瑶山红茶,前者为朝廷贡茶,后者获巴拿马赛会金牌奖,经清末民国初百年极盛。由于多种原因,杨芳林茶叶偃旗息鼓,未见重振辉煌的希望。其他国家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保护与开发力度不足,未能产生品牌效应。产业带古民居、民间文学艺术、古驿道、古关隘、古堰群、革命遗迹等文物保护单位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大文化产业的最佳路径是“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将文化融合到旅游的要素、旅游的产品,将文化创意成生动的故事、可观的影视,活跃在旅游市场、文化市场、互联网平台上。七夕,流传千百年来的浪漫爱情节日,在十堰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带动成千上万农民脱贫奔小康。昔日灰头土脸的老城,变成鹊桥勾连、碧水明月的旅游城、约会城、婚旅城。这样的案例咸宁基础好,学得上、用得上。
大旅游产业增强产业带动力
大旅游产业之“大”,一指大品牌要做出大成效。咸宁是国家首批旅游标准化城市,是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必须要有响当当的品牌景区、品牌景点,锲而不舍打造5A级旅游景区。二指全域旅游要整体规划、错位发展。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与本区域优势产业、历史文化关联度高,技术应用条件成熟的项目。产业带构建“二带二圈”旅游板块,“二带”指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带(金塘—高枧—塘湖—天岳关),绿色养生文化旅游带(厦铺—闯王陵—九宫山—隐水洞);“二圈”指彩色田园旅游圈(港口、铜钟、青山湖、大溪湿地),山湖核电旅游圈(大畈、慈口、燕厦)。三指相互融合,集约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要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旅游作平台、作实体,文化作向导、作灵魂;旅游产业发展要与农业发展良性互动,把农业园区建成旅游园区,把产业带建成观光带,把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建成旅游景区及旅游景点。以乡村旅游为基础,以度假为核心,以山地休闲为亮点,以中药养生、森林康养为特色,重点建设3-5个特色旅游小镇,开发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农家风味的乡土旅游产品。
大健康产业坚固产业带保障
大健康产业是指以产业带丰富的绿色物产、独特的生态资源为依托,围绕运动、健身、休闲、康养等主题,推进以体闲度假、阳光运动、养老养生为重点的康养产业发展。以通城县为龙头,依托通城“江南药库”的丰富资源、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较强的中药制药业基础、浩荡的医药流通人才,坚持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五药”并举,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中医药贸易流通、中医药膳饮食、中医药养生保健。以桂花林场、青山湖、大溪湿地公园等为平台,发展各类山上、水上运动康养项目。以通山县中医医院为引领,组织推广太极拳(剑)、八段锦、气功、导引等传统健身活动,加快建设疗养院、托老院、康体中心、书画院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中医药疗养、温泉康体疗养、森林氧吧康复等服务项目。真正实现走进咸宁有“温泉养生、生态养身、山水养情、空气养肺、茶道养性、文化养德、运动养形、美食养胃、宗教养心”。
(廖伦建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创卫工作要责字当头履职务尽
下一篇:
做好社科工作要念好“五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