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人人都懂。然而,在平整的农村公路背后,凝聚着多少汗水,却鲜为人知。
“修路要过的坎,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7日,赤壁市茶庵岭镇金峰村58岁的老支书刘书亮说。近半年来,为了修路,统一村民思想、调和多方利益、争取上级指标,他没有一天清闲过。
金峰村山林4000多亩,年产竹10万多根,可村民挣得不多,皆因道路不畅。该村距茶庵岭镇区20公里,竹木运输成本高。瞅着这情形,去年8月,刘书亮决意从该村另修一条路,直达赤壁市城区。
要修路先得筹资金,初步估算人均摊2000元,这超出了村民预料,许多人打起退堂鼓。为此,刘书亮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思想,最晚的一次开到凌晨3点。
“最后,几个大户多出了点资,大伙儿也就心服了。”刘书亮说,凭着自己的老面子,大户们纷纷多出钱,终于达成了共识。
钱解决了,下一个难题出现了:修路用的砂石料需经过邻村的村级公路,对方担心运输车辆碾坏路面,硬是不让过。
工作,就是要“攻”要“琢”。刘书亮多次前往邻村,与对方说道理、陈利弊、讲情理,一次遇到冷面,二次遇到白眼,三次、四次……一张老脸不要了,最终,感动了邻村人:“刘书记,你真是个做事的人,这个面子我们给!”
路开工了,道路占用农田、砍伐挡路树木、调拨资金不及时……一道道难题,在许多个夜晚,刘书亮辗转难眠。
眼下,道路已经修了2公里,剩下的正在紧张施工中。刘书亮说:“等路修好了,我们的竹子更走俏,咱金峰不再是穷乡僻壤。”
前有困难,路在脚下。金峰村人相信,这条路将直通富裕的大门,大伙儿也希望上级部门能给予支持,让这条公路尽快完工。(记者 刘子川 通讯员 陈伟民 梅珊)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童金健报道:9日,在湖北三盛刀锯有限公司刀带车间,工人们正在对环形刀进行接缝加工。 据了解,...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李杰、李瑞丰报道:“是村干部划着船将我们救了出来。”7月8日晚,赤壁市委书记、防指政委江斌深夜看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