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壁市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示范引领等多措并举,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转型,千里沃野焕发新活力,一幅生态与效益双赢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
精准施策 科技赋能减量增效
赤壁市以科技为支撑,构建“减量不减产、增效更增收”的技术体系。农业部门联合科研机构,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成6个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在全市14个乡镇(街道)完成了3050个土样取土化验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市土壤养分情况,为农户提供精准施肥方案。截至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超90%,化肥利用率提升至43%。同时,大力推广绿肥替代有机肥、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农药减量方面,赤壁市创新推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模式。建设病虫害智能监测站点4个,实时预警病虫害;推广生物防治、物理诱控、干扰交配等绿色技术,对水稻、茶叶、特色水果等作物累计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30余个;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20余支,植保无人机达到150余架,覆盖农田面积60万亩次。近三年全市农药使用量递减9%,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8%,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8%。
示范引领 打造绿色农业标杆
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赤壁市创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万亩示范园区2个,涵盖粮食、果蔬等主要作物。在赤壁镇九毫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万亩示范区,通过“种子处理+机插秧侧深施肥+无人机精准施肥+统防统治”技术,水稻亩均化肥用量减少15%,产量提升12%,成为区域绿色农业标杆。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农业微生物施用,稻田减肥减药减抗成效显著,稻田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年总产值达500余万元,带动50多名村民稳定增收。
惠农政策 激发主体活力
为确保减量增效行动落地生根,近几年赤壁市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24年设立专项资金24万元,对购买新型植保无人机的农户给予奖励补贴;2025年拟建设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技术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区10个,给予相应作业和肥料补贴;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回收率超85%。同时,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进村入户”专项行动,培训农户500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5万份,让绿色生产理念深入人心。
减量增效行动实施以来,赤壁市农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8%,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99%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如今,赤壁市大米、茶叶、果蔬等特色产品已获得绿色认证10余项,擦亮了“生态农业”金字招牌。
减量增效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下一步,赤壁市将持续深化技术应用,完善绿色生产体系,让沃野更绿、粮仓更满、农民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通讯员 魏伟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赤壁市烟草专卖局筑牢规范经营“防火墙”
下一篇:
赤壁项目建设“热”力全开
咸宁网讯通讯员王崴报道:8月27日,在嘉鱼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田间地头”,科研人员正在研究长势良好的水稻,并做好拍照...
据悉,今年嘉鱼县将重点突出粮食生产,创新服务新模式,配套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举办水稻侧深施肥、玉米小...
咸宁网讯通讯员王崴报道:8月27日,在新街镇谷神科技有限公司的“田间地头”,科研人员正在研究长势良好的水稻,并做好拍照、...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柱通讯员李瑞丰李攀龙19日,记者在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砂子岭社区红心火龙果基地看到,大棚内火龙果长势...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扛起农业防灾减灾的政治责任,准确研判、未雨绸缪,要科学防灾、分类施策,要有效避灾、精准抗灾,确保粮食...
连日来,通城县马港镇高峰、石溪、关刀镇东山、麦市镇黄龙等10多个高山贫困村种植在青山绿水间的有机稻迎来丰收季,农民抓住...
肥料呈条带状被施于秧苗侧深位置,利于根系生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保证水稻插秧时定位、定量、均匀、可靠地施肥,能够保证均...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通讯员梅载舟、朱丽莹报道:2日,通山县燕厦乡甘港村, 200亩的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水稻示范...
12月11日,咸安区马桥镇樊塘村种植大户——咸宁市瑞丰家庭农场场长樊必练,带着丰收的喜悦,来到咸安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简称...
据悉,今年该县将重点突出粮食生产,创新服务新模式,配套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打造化肥减量增效升级版,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