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沈二民、通讯员周移房、陈文华报道: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崇阳县天城镇茅井村党支部一班人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依靠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花”“吃”“古”三篇文章,走出了一条具有茅井特色的康庄大道。
做好“花”字文章。春、夏、秋“三季”走进茅井村到处都是花的海洋。春天,茅井村的山上、山下、小溪边、山谷中粉红色的、水红色的、乳白色的杜鹃花、樱花竞相绽放醉人心扉,尤其是到葛仙山观赏万亩樱花的人流络绎不绝;夏天,有百亩荷花争相斗艳,采莲的村姑和尝莲的游人构成了一幅美妙的人间画卷;秋天,八月桂花香溢十里外,人未到桂花的香味就扑面而来,这是秋季走进茅井村的每个人的真切感受,在乡村公路的两侧、在村落的房前屋后都生长着一排排、一行行或大或小的桂花树,好象排着队列在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到过茅井村游玩的人都说看了还想看,来了还要来。
做好“吃”字文章。“舌尖上的中国”把国人的“吃”文化讲得是淋漓尽致。茅井村地处偏僻,距县城较远,过去村民自养的鸡鸭、自种的蔬菜、还有山上的绿色食品,都是自己吃,销不出去。现在修通了通村公路,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城里的人来了,在欣赏茅井村世外桃源般美景的同时,更留恋当地的美食,吃农家饭、品农家菜成为游玩的一种乐趣,村民再也不愁自养的鸡鸭、自种的蔬菜以及土特产销不出去了,足不出户就能卖上好价钱。全村现共有农家乐饭店7家,年收入共计60余万元,光这一项人均增收近300元。
做好“古”字文章。茅井村现有明清时期的石拱桥一座、石平桥二座;全村现有被县林业部门挂牌保护的百年以上的古树47棵;有传统的古村落群二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11幢,保存最长时间的古民居距今有460多年的历史。茅井村把“古桥”“古树”“古民居”与建设“美丽乡村”融合在一起,打造“乡愁”型的田园风光。
据村支部书记熊月明介绍,上半年全村发展乡村旅游收入55万元,预计全年发展乡村旅游收入能达到 100余万元,全村人均增收 500元,能确保53户贫困户脱贫。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追赶超越的“住建”速度 崇阳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下一篇:
崇阳县青山镇邀请老党员讲党课 讲述身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