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组建崇阳县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高新先进农机具308台(套),流转承包农民土地4000余亩种粮油,建起了36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粮油加工厂……返乡创业的他,一心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闯出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产销一条龙新路子,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当地群众中有口皆碑的致富“领头雁”。
他就是全国闻名的种植大户——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共产党员吴正刚,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咸宁市劳动模范”“崇阳县劳动模范”“最美农机人”等荣誉称号。6月30日,已有12年党龄的吴正刚在崇阳县“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又领回了“崇阳县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回乡创业,甩掉“长期贫穷高帽”
6月29日中午,户外高温33℃,万里无云。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八组一望无垠的稻田旁,吴正刚手握遥控器操作着,远处的无人机来回盘旋飞行喷洒杀虫剂,青青秧苗迎风舞蹈着……
望着长势喜人的中稻秧苗,吴正刚对今年粮食大丰收信心十足。谈起种粮初心,他满脸泛笑。
吴正刚今年45岁,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早年,全家7口人全靠父母挣工分养家糊口,他家是全村有名的超支户,全家人很难混个肚子圆。
1987年,由于兄弟多,刚入12岁的吴正刚放弃了上初中的机会,在家当猪倌、放牛娃,跟着父母干起了农业。成长中,吴正刚也出门在外打拼,远赴他乡做泥工、当小工头、开机械车,尝尽打工的苦头。
在外辛苦拼搏多年,见过现代农业发展,吴正刚便想着回乡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谋求更好生活。
最初,吴正刚家虽然有三四亩地,但考虑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便自购2台大型农业机械,帮助当地人耕种收割农作物,使村民从繁重的劳动强度中释放出来,那一年是2005年。
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吴正刚也赢得“第一桶金”。经过几年摸爬打滚,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他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 加上崇阳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机推广是个薄弱环节,便萌生建设一支农业机械队伍的念头,满足农民生产需求。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崇阳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那一年,是2010年。
2010年7月,”崇阳县为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由15位社员组成,有19台农业机械,每年经营收入达200万元。
2011年,吴正刚决定利用农机合作社的优势,集中连片承租420亩农民土地,当年产出35万斤粮食,收入4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自己贫穷的命运。
■分四步走,成为“全国种粮大户”
“这台新型无人机是今年4月花费7万多元购买的,可以播种、杀虫、施肥,比之前那台先进许多,是现在市面上最潮的农业机械无人机。”吴正刚一边操控着一边介绍,现代农业发展让曾经“荒废”的土地真正变成金灿灿的“黄金”……
想着近10年农作社的发展,吴正刚庆幸自己每次都是选择最先进的科技机械助力着“为民”的一步步发展壮大……
10年前,大量土地季节性的抛荒和长年撂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吴正刚一度感到可惜的同时又觉得是机遇,决定将土地的承包面积再扩大。于是,吴正刚利用农机合作社的优势走了四步棋:一是自己承包撂荒农田办作业基地;二是服务缺劳户实行机械作业;三是成立个体粮油贸易公司,实现产销一条龙;四是扩大农业机械化在周边乡镇的影响。
2012年,为了再扩大种植规模,吴正刚又马不停蹄地在与相邻的三个村联系,连片流转承包800亩农民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1200亩,推广“油—稻—稻”以及“麦—稻—稻”三季连作,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成为全县第一种粮大户,还实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产加销一条龙。
此外,吴正刚还帮本村和周边村缺劳户开展农田“保姆式”服务,农机服务区域由本地800余农户扩大到青山、天城、石城、港口四个乡镇2800余农户。服务项目由开始时的耕、收2项扩大到现在的耕作、育秧、插秧、播种、直播、机收6项,年机耕种面积达到3.5万亩,年服务收入达到320万元。
通过多年土地流转承租大量农田,进行科学种植水稻,吴正刚成为全县“种粮状元”。2014年12月,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科技机械,引领“农机专业示范”
“如今人力成本高且不好请、效率低,之前虽说也在使用半自动打药器,但前后施农药需一个多月,太耗时耗力。”短短两分钟,吴正刚便完成了面前三四亩秧苗的喷洒任务,“无人机启动后高效又安全,通常一个人每天早晚作业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三四百亩水稻的喷药。”
要用好高科技产品,需要不断钻研学习, 吴正刚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农业科技的学习和使用却是非常用心。他先后多次参加了由省、市、县农业部门组织的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培训,同时积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经过多年的起早摸黑,钻研磨砺,积累经验,如今吴正刚俨然成了一名农业机械“土专家”。
在科技机械助力粮食增收的同时,吴正刚也遇到麻烦:2013年,因没有仓库、晒场和烘干机,七八万斤粮食随后发芽,损失了10余万元。随后,吴正刚在2014至2015年投入30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3600余平方米的储物仓库,既能存储粮食,又能减少损耗。
始于三四亩地、两台农业机械的吴正刚,发展到如今每年流转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的“为民合作社”,一直坚持着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助力发展现代农业。2016年,合作社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截至目前,全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308台(套),机械资产达到360万元。
依靠这些科技农机,吴正刚大大提升了土地的价值,增加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今种植机械化达到90%,年产粮食3000余吨,年粮油生产收入达到900余万元。”吴正刚种植的钻石水米,也于2020年申请到“雨会”商标,由武汉一家科技有限公司销往全国。
“我希望有一天,全国人民都知道雨会,都吃雨会。”吴正刚告诉记者,这是他接下来要付诸心力努力实现的目标和梦想。
■真心为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每天早上5点就骑三轮车奔走在几千亩田地间,仅仅沿路边边走边看一圈都要三个小时。”吴正刚告诉记者,所幸十几年的种植经验已练就了他“望”的本领,只要远远地看到稻苗就能准确判断出稻苗的长势情况和存在问题,并以此进行正确种植和养护方式,确保稻苗能茁壮成长和饱满挂穗。“现在每天夜间10点还在田间放水。虽然说放水是简单工作,但如果有几千亩都要放水时就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了。”
吴正刚的辛勤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2020年,吴正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对他15年逐梦稻田,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最好赞美。
52岁的程四兵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后,他和妻子两人到合作社打工,学习新技能,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家庭条件大大改善。“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应当为党分忧,为政府出力,做好群众的表率。”吴正刚支持贫困户无机具入社,给予免费技术培训,上岗作业分成。几年来,吴正刚带领周边农户320余人脱贫致富,被当地群众称为稻田里飞出的“领头雁”。
去年疫情发生后,吴正刚连夜加工15吨大米和2500公斤菜籽油,送往地处偏僻的高枧乡、铜钟乡大岭村、青山镇尺冲村,解决了村民缺粮缺油的困境。
“吴正刚同志一直以来作风严谨,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大胆创新,成立的为民农机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起到了一个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的作用。”铺前村党支部书记程军介绍,吴正刚是全村人的骄傲,是新型农民的骄傲!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吴正刚用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与执着,用时代赋予的科技与技术,绘就了一幅脱贫致富新蓝图。相信在未来日子里,他一定会在乡村振兴路上续写“稻话香里说丰年”的故事……
( 记者 刘玉关 摄影 毛亚轩 通讯员 余辉)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崇阳54岁党员胡先红省吃俭用 连续7年慰问老家困难老党员
17日,记者在崇阳县白霓镇古堰湾拍摄一组美丽画面。这里以曲径通幽的溪谷河流、潮声依旧的千年古堰、四季如画的天然瀑布而闻...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吴玲燕报道:6月16日,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一行到崇阳县开展中医药调研工作。张定宇对崇阳县中医药发展取...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田明报道:6月2日,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主持召开崇阳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县委副...
5月31日下午,经过为期一周的激烈比拼,崇阳县庆祝建党100周年乡镇篮球赛在崇阳体育馆圆满闭幕,铜钟乡代表队夺得冠军。决赛现...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丁伟、通讯员张山峰、田明报道:5月12日,在崇阳县传染病防治医院建设现场,施工正酣,项目主体建筑已完...
近日,市防办在崇阳县开展防汛知识现场培训,通过现场演练一线实训,提升基层干部防汛减灾能力水平。参加培训人员先后到崇阳县...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丁伟、特约记者汪佳、通讯员陶然、张敬报道:5月20日上午,崇阳县大集广场,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举行。本...
市领导在通城、崇阳巡查陆水河时要求加强综合治理确保汛期安全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谭宏宇报道:5月23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
对百余辆车进行排查,横跨崇阳、赤壁、通城、平江、浏阳,行程达千余公里,经过四昼夜认真甄别侦查,最终锁定平江嫌疑人,在...
咸宁网讯通讯员袁露、饶凤报道:“大哥,请问你们村有哪几家是低保户?低保金都发到位了吗?”“你们村评选低保有没有经过村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