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地图,嘉鱼县如张开的鳄鱼嘴。长达109公里的长江岸线,绕着这张大嘴,迂迂回回。
今年上半年,嘉鱼县新签约40个项目,新开工32个项目,投产25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3项指标均居咸宁6个县市区之首。嘉鱼人说,搭上“临港经济”这艘快艇,爽!长江经济带串起湖北近三成国土面积。如何善用黄金水道这一自然禀赋?嘉鱼探索给人启迪。
从多点开花到凭江起飞
“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打造长江临港新城”。7月上旬,穿行嘉鱼县主城区,巨幅标牌异常醒目。
嘉鱼,从长江岸线旁“打盹”中醒来,以通江达海的胸襟高点谋划、阔步推进。
去年之前,嘉鱼的战略是“一区多园”。除嘉鱼经济开发区外,8个镇个个都有自己的工业园——潘湾畈湖与簰洲湾都主打精细化工;临近县城的鱼岳、官桥、新街等,扎堆做起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高铁岭镇利用矿产优势做建材产业;陆溪镇主攻沿江船舶制造;远离长江的渡普镇,打造农副产品加工。
“当时产业不够、镇域经济薄弱,实施‘一区多园’确有必要。如今,企业和产业多了,土地制约日渐明显,‘一区多园’的弊端逐渐显现——缺乏统一规划,有些镇产业雷同度高;各镇招商盲目竞争,有时把项目争‘黄’了。”县经信局局长朱明凤回忆。
去年11月,嘉鱼县出台工业崛起五年行动计划,将目光投向长江经济带,依托沿江突破、垂江延伸两大工业发展轴,重点建设“一区三园”,即嘉鱼经济开发区;三园,即沿长江布局的高铁临港产业园、石矶头沿江工业园和潘湾畈湖工业园。
县经济开发区将鱼岳、官桥、新街3镇的工业园揽为一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局、统一招商、统一收益分配;另“三园”全部临港,产业集中布局、提档升级。
从繁星点点到聚光成炬
“鳄鱼嘴”的咽喉部位,是潘湾畈湖工业园。北邻江夏金口,西面长江。依据地利和产业优势,精细化工和机械装备是其主业,目前已引进企业80多家,一半以上投产或在建。
园区管委会很简陋——一家企业闲置的活动板房,被租用来做办公室。服务却倍加体贴——工商服务中心与省工商局联网,企业来办工商手续网上直接申报;国税、地税等10余单位在园区驻点办公,园区企业就地办事有“绿色通道”。
“通用汽车产业基地落户金口,我们就盯上了。”县委书记熊征宇说。借潘湾与江夏金口仅10多分钟车程之利,畈湖工业园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业配套园区,已引进武汉鼓风机等多家关联企业。
根据“一区三园”定位,全县对新进项目一律统一布局。汉阳一家化工企业准备进驻县经济开发区,被请进畈湖工业园;原与潘湾镇联系的一家高档管材生产企业,被请进管材企业扎堆的县开发区。合理布局下,各园区产业链逐渐加粗加长。
嘉鱼经济开发区,管材、纺织、建材、食品和新能源五大产业竞相发展。管材产业集群被省经信委确定为201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洁丽雅、卓尔、盛宇等多家知名纺织企业接连在嘉鱼追加投资、扩大产能。“扎堆效应已经显现——全县共有管材及关联企业25家,产值达96.15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2%。”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贺龙国说。
高铁临港产业园依托高强锰业、葛洲坝水泥和鑫九龙钙业等龙头企业,担起承接制造业转移的重任。鑫九龙钙业环保建材厂,以脱硫剂生产线每年产生的数万吨尾矿为原料,就近利用葛洲坝水泥,生产环保砖、彩瓦等水泥制品,既解决了各矿山尾料堆放问题,也延伸了产业链。
既寸土生金又下江捕鱼
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的嘉鱼,水域30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嘉鱼科学谋划,既要寸土生寸金,又要下江捕鱼——
重大招商项目做“加法”。实行主要领导挂帅、一个项目一套班子服务的招商机制,确保重大招商项目有序推进、投产达效。上半年,新引进的40个投资额过2000万项目中,有10个项目过亿元。
项目评审把关做“减法”。去年,嘉鱼县成立重大项目审定小组,对所有引进项目严格把关,其中环保和投资强度不达标的,一票否决。
用“减法”盘活土地存量。近两年来,清理了一批2010年之前签约而未履约的项目,“腾笼换鸟”引进新项目。
“从全省来看,嘉鱼进出口货物还不多;岸线虽长但优质深水岸线不多,因此一直未能建大港。”省港航海事局一位人士说。
大港梦已启航。在水域条件很好的潘家湾港区,已规划投资4.5亿元,建设包含集装箱码头在内的嘉鱼港潘湾区通用码头群;在石矶头临江工业园,将建一个有6个5000吨级泊位的综合码头,设计年吞吐量940万吨。两大码头建成后,“一区三园”企业有了全新的物流平台。
届时,“武昌上游之邑,湘湖要冲之区”的嘉鱼,将成为服务武汉城市圈的长江物流新节点。
小小嘉鱼,“鱼”跃龙门!(特约记者 江开群 通讯员 秦 修)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