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王麒、通讯员邓丹、梁宁报道:4月10日,嘉鱼县农谷丰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中,合作社负责人李国平正在大棚内检查水稻苗的长势。
掀开育苗大棚的门帘,迎面而来一股湿润且温暖的气息。在喷淋设备下,一株株水稻苗正在育秧盘内旺盛生长,颜色翠绿欲滴,长势十分喜人。
“最近几天气温较高,每天要喷洒数次水,除了自动喷淋设施外,我们还安排了工人对喷淋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人工浇水。”李国平表示,在水稻苗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苗株的存活率。
走近育秧盘,可以看到在部分育秧盘的前方插有一个个记号牌 ,上面标注有水稻品种和人名。
“今年农户选的品种比较多,再生稻品种有5个,早稻品种有3个,不同的水稻品种管护要求也有差异。”李国平介绍,目前基地里培育的早稻和再生稻秧苗可以移栽的面积预计在3000亩。为了更好地管护水稻苗,合作社请了很多家住附近的村民前来帮忙,最忙的时候务工人数接近40人,每人每天的工资为150-200元。
为进一步提高基地的育秧水平,李国平还专门从外地邀请了一位有着几十年农技经验的专家常驻基地,以解决育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记者注意到,在育苗基地一侧,一台台农业机械设备整齐排列,上面沾染的泥土显示了它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户代育秧,而且还能提供技术培训、农技服务等多项服务,能有效地满足农户的农业生产需求。”李国平说,基地占地面积100亩,涵盖了10亩智能温室连栋大棚、30亩标准化单体大棚、900平方米自动化加工车间及300平方米恒温育苗车间。内部配置有全自动育苗流水线、智能插秧机等先进农机设备,年育秧能力可满足2万亩稻田机械化插秧需求。
“比起农户自己育秧,集中育秧好处多多。通过规模化、工厂化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机械化设备和大型育秧设备,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从而提高种植效率。”李国平表示,该基地的水稻育秧成苗率达98%,农药施用量减少40%。与此同时,通过应用恒温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生产效率提升60%。
据悉,水稻的育秧时间大概为一个月,最早的一批再生稻品种甬优4949——来自陆溪镇一名农户的水稻品种,目前已经可以移栽。
编辑:hefan
上一篇:
嘉鱼县新街镇电力设备厂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下一篇:
【央媒省媒看咸宁】全国九座在建大桥缆索“嘉鱼造”
咸宁网讯通讯员夏晖、樊瑞报道:咸安区作为湖北省47个产粮重点县之一,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的同时,通过早谋...
咸宁网讯通讯员伍文俊、徐剑报道:为帮助农民搞好春耕农业生产,通山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地膜春玉米作为春耕生产的第一仗来谋划...
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昌炉、特约记者李星报道:“根据我站近期调查结果,结合当前的气候条件和水稻生育状况综合...
8月17日,咸安区汀泗桥镇俊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操作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抢收再生稻。同时,全区30多台套稻谷烘干机械全力投入...
金秋时节,稻穗飘香。9月28日,记者在南林桥镇湄溪村再生稻示范片区看到, 300亩再生稻长势喜人,秋风拂过,金灿灿的稻子“笑...
截止目前,我们共投入了两万多台设备,累计灌溉超过了三十万亩,为通山抗旱保丰收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卫星介绍说,再生稻的育苗、插秧,他积累了几年经验,也会经常跟种植大户交流,技术方面日渐成熟,为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
五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陈谷村在确保双季稻面积稳定的基础上,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再生水稻规模化...
据介绍,接下来,市科技特派员粮油团队将深入赤壁、嘉鱼、通山等地,指导农户科学开展再生稻播种及育秧工作,并对秧田管理进...
“合作社注册了隽农再生稻品牌,产品销往省内及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未来将继续优选优种水稻品种,打造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