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葛华林 郑玉含 陈婉)近日,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组传来消息,通城县“瑶文化之乡”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药姑山,又名龙窖山,位于该县大坪乡境内,主峰海拔1261.1,山体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是通城、崇阳、赤壁和湖南临湘之间的界山。2001年,中国(广西)瑶学会近百名专家学者聚集龙窖山,召开瑶族专题研究会,通过实地考察,确认龙窖山(药姑山)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是全球300万瑶胞的精神家园,是极其少见的瑶族文化遗产。
近年来,通城县把瑶族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进行打造,先后多次邀请省、市专家组织专门工作组,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搜集整理。其中瑶族《拍打舞》早在1988年就获得湖北省民间歌舞电视大奖赛金奖并出国演出;2007年又被列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新版《拍打舞》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一举捧得金奖。民歌《千家峒歌》、《月亮歌》、《采茶歌》,《盘王舞》、民俗舞蹈《花棍舞》、民间舞蹈《采莲船》,节气“六月六”、“十月十六”等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年,该县投资115万元拓宽和新修了进寨公路;投资60万元按瑶族风格改造了13户居民的房屋,形成了民俗一条街;成立了药姑山瑶族文化研究学会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组织省、市、县文物专家对龙窖山(药姑山)重要瑶民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报告。该县还组织力量建立了“中国药姑(龙窖)山旅游网”,实现与全国瑶乡文化网上链接;建立了瑶族文化民俗馆,将搜集和遗存的瑶族文物展示其中。
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瑶文化,该县将“瑶文化之乡”保护和申报作为“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建设的主打牌。此次评审通过,将为该县瑶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注入新能量。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产业逐步升温
下一篇:
通城提高救助标准完善保障措施 民生服务赢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