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税徽闪耀扶贫路 通城县地税局帮扶柳峦村脱贫记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4-02 23:54

  近日,咸宁市政府公示了2016年贫困村出列名单,通城县地税局驻点帮扶村隽水镇柳峦村榜上有名。两年耕耘,有着怎样的收获?基层群众满意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阳春三月,笔者来到柳峦村,一幅幅喜人的景色映入眼帘:农田整齐划一,新修的沟渠纵横交错;村屯道路硬化,路旁桃花悄然绽放;池塘里蛙声一片,基地里香菇长势喜人……

  柳峦村位于隽水镇西北部,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辖39个村民小组,1106户4506人,耕地面积4975亩。说起这两年的变化,柳峦村村支书胡水平感慨不已:“以前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年老的就在家里种田,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

  找准“穷根”,开对“药方”

  对症下药“摘穷帽”

  2015年3月,通城县地税局被确定为柳峦村的帮扶单位,并选派该局副局长罗初来担任柳峦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我们要与镇、村干部一起,与村民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柳峦村如期脱贫”。在柳峦村脱贫攻坚会上,罗初来在村民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该局扶贫工作队先从摸清村情,找准“穷根”着手。通过上门入户调查、详细摸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确定贫困户317户,贫困人口864人;组织干部职工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保证贫困户有人联络、有人协调。

  吴国芳家在柳峦村三组,家里3口人,在家养了几年的普通品种生猪,却一直没挣到钱。在县地税局帮扶该村后,地税局干部黎关华成为他们家的帮扶干部,并先后多次到他家走访慰问。黎关华到他家走访后,建议他养两头乌,经济价值更高。

  同时,县地税局出面帮其挖鱼塘、修沼气池。这样既可循环利用,又可节约成本。如今,吴国芳刚刚扩建了一个养殖场,共养殖两头乌200余头,价值60余万元。

  “现在养殖场活太多,我自己忙不过来,准备雇两个人来帮忙”。吴国芳踌躇满志地说。

  变“输血”为“造血”

  产业扶贫“改穷业”

  三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眼下“春分”将至,隽水镇柳峦村二组的一片水池中蛙声一片。黑斑蛙养殖基地负责人邱国旺舀起一勺饲料缓缓放入盆中,一只只绿黑相间的黑斑蛙迅速聚集、抢食……

  为带动农民增收,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思路,扶贫工作队于2016年1月份引进养殖大户,建成了黑斑蛙养殖基地。经过两年的运作,村民们看到有盼头,纷纷以土地入股参与到养蛙中来。养殖面积从2015年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60亩,从蝌蚪培育到成蛙上市全程实现饲料养殖,亩产达1500斤以上,平均每亩收益3万余元,净利润1.7万元,成功带动3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归来

  群策群力“帮穷亲”

  柳峦村地处偏远,全村仅有一条泥土路,水利灌溉设施多年没有维修,大部分土地全靠老天“吃饭”。2016年“7·17”的特大暴雨让原本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柳峦村更是雪上加霜,桥梁被冲断、农田损毁严重。

  灾情发生后,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积极投身灾后重建,从有关部门争取36万元项目资金,对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着力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目前,断裂的桥梁全部修复,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化,村各屯之间水泥路相连,群众出入非常方便。

  家乡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柳峦村三组的张卫华放弃了武汉舒适的工作,回到家乡租下150亩山地,成立了集香菇、果园、药材种植于一体的味佳菌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就近雇用25户贫困户就业,年人均可增收10000元以上。(通讯员 张洞石)

编辑:luoxunyang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政务中心税费窗口荣获"全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