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皮江星、夏建斌报道:“事业因追求而卓越,青春因奉献而美丽。我还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一切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将会在通城教育这片沃土上,倾注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绽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9月10日晚,玉立剧院,通城县“教学能手”、县实验小学教师付利生的话音刚落,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9月10日是第34个教师节,通城县隆重召开庆祝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对全县5名优秀校长、5名师德标兵、20名优秀班主任、20名优秀教师、30名教学能手集中进行表彰。
在受到表彰的80名教育工作者中,有扎根山区教育12年的优秀校长刘兵;有连续6次被评为市县级模范班主任的师德标兵习艳红;有创新课堂教学能手卢慧娜、徐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广大教师耕耘杏坛、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厚德载物的师德风范,任劳任怨、用心育人的高贵品质,彰显出通城教育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今年28岁的付利生,是通城县实验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师。作为青年教师获奖代表,她用知识、爱心和勤奋,与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职业的幸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6年以来,新一届通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责任,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积极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以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崇文重教氛围营造力度前所未有等“四个前所未有”,快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通城县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方面,年均投入资金6亿余元,年增长10%以上,同比增长率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新成立的教育资金管理中心已正式运行;教育“十大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实施,投入1.5亿元新建的县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县实验高中、隽水幼儿园征地工作全面完成,县一中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长垅小学完成整体搬迁,新校区已投入使用;投入资金2800万元,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正在实施;近两年来,全县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农村教师236名。同时,大力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城县35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11名校长成长为市级骨干校长;在教育扶贫方面,为全县8000名贫困学生发放补助费1700余万元,形成了各行业支持教育、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
马港镇
金秋助学暖人心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张利华报道:9月4日,咸宁金投集团携手东铂海德公馆扶贫工作队来到通城县马港镇金山村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向石源小学50多名学生赠送了书包、笔袋、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为他们送去了新学期的寄语和祝福。
“金秋助学”是通城县委、县政府服务基层贫困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旨在向广大贫困家庭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活动不仅帮助和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而且把单亲家庭、孤儿、遭受重大灾害事故家庭的学生列入重点资助对象,还积极帮助解决学校网络等后勤问题。
“我们将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受助学生们纷纷表示感谢。
五里镇
慰问在岗教师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胡慕英、石庆明报道:9月7日上午,五里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别到镇区各学校座谈慰问,为辛勤在岗位上工作的教师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品。
慰问中,镇党政领导班子细致了解了各校师生数量、教学、升学率等基本情况及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取得的教学成绩表示肯定。镇领导还对五里中学教师提出的学校生活垃圾处理困难问题立即进行了安排解决。
“希望教师们在教育岗位上再接再厉,潜心育人,奋发有为,引领广大教师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推动五里镇教育实现大发展,教学质量实现大提升。”镇党委书记郑俊在慰问时说。
关刀镇
倾听教师心声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吴倩、陈谋报道:“学生人数多,学校教室少,大额班多,专职教师紧缺,影响教学质量。”9月5日晚,关刀镇领导班子到该镇中心小学开展新时代湖北讲习所(通城)进校园活动,倾听教师意见,共谋教育蓝图。
据了解,关刀镇中心小学共有教学班19个,在读学生1355人,任职教师54人,平均每班学生人数都在70名以上,严重超出人数标准,教育资源紧缺。
“我们将会把这些问题提交镇党委会讨论,计划争取新征地20亩,与教育局商量尽快新建教学楼,引进教师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大额班、学生活动场所少和存在的校园安全隐患等问题。”该镇党委书记黎记明表示。
通城一中
师生献艺教师节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黎星光报道:9月9日晚,通城一中组织师学生举行联欢晚会,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文艺演出在师生合唱《中华阙》中拉开了帷幕。随后,三句半《欢庆教师节》、歌伴舞《天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回娘家》《康巴情》、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等节目轮番上演,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支支轻盈优美的舞蹈,将演出一次次推向高潮。
晚会以舞蹈、合唱、歌伴舞、诗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讴歌了一中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的崇高师德,弘扬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展现了广大师生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生态农业“钱”景好
下一篇:
通城县党政代表团赴梅河口市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