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皮江星 张永锋 罗玲
9月22日,通城“三毛姐”紫苏酱在通城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展出,不少游客争相购买。
说起紫苏,通城当地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地人喜欢种紫苏、食紫苏,紫苏在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可是到了11月份,就凋零殆尽。为此,当地人为了留住紫苏的美味,纷纷想办法。天长日久,紫苏酱就成了当地的一道特产。
紫苏酱能够在通城县实现批量生产,年轻女孩胡孜妍功不可没。
作为一种特产食品,通城紫苏酱因其味美可口,而深受大众喜爱,这一点对于胡孜妍的同学来说,亦是如此。
2011年,胡孜妍被武汉大学录取。尽管通城离武汉不算远,但是,胡孜妍还是感觉武汉口味跟家里不一样,难适应。为此,每次返校,胡孜妍都会带上一些家里制作的紫苏酱,每每与同学“分享”后,都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甚至,同学们吃着不过瘾,到了放假,还专门找胡孜妍买紫苏酱带回家。
大二那年,找胡孜妍订紫苏酱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这让胡孜妍看到了通城紫苏酱的市场前景,也让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家里的紫苏酱是祖传的手艺,爸爸妈妈每年都做很多,掌握了紫苏酱的制作技术,何不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制售紫苏酱!”
胡孜妍的想法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妈妈在家里排行老三,人称三毛,为了产品便于流传,三人定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名称“三毛姐”。2013年,怀揣坚定的信念和创业的激情,胡孜妍一家人东挪西借,拿着40多万元,在县城租了房子,买回机械设备,正式创办了通城三毛姐食品有限公司。
那个时候,胡孜妍还在上大二,公司在通城,回家时她就亲自打理公司,不在家的日子,她都是“遥控指挥”爸爸胡建勇管理。
随着紫苏酱市场的扩大,紫苏需求量不断增加,摆在胡建勇面前,最紧要的问题是如何增加紫苏的产量。
“我们做紫苏类产品,走的就是特色农产品这条路子。如果我们只生产不种植,那充其量只是一个加工厂,我们既要做制造者,更要做创造者。”胡建勇说。
在通城,房前屋后,紫苏大片生长,不需要人“伺候”,靠天活也能活得很好。胡建勇认为:自己做紫苏酱,只能满足小部分需求。但是要提高产量,必须大量种植。
胡建勇到沙堆镇流转近20亩山地,全部种上紫苏,当年收割的近4万斤紫苏全部被深加工成腌菜、罐头等食品,产品涵盖紫苏酱、紫苏菜等10余个品种。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公司现已拥有200多亩紫苏种植基地和设施完备的生产车间,实现了原料的自给自足,年产紫苏酱近百万瓶以上,实现年产值过千万元。
2014年,胡建勇带着紫苏酱去北京参加展销。一经布展,便引来众多围观。很多顾客都表示:从来没尝过这个酱,非常接地气,很有地方特色。为此,中央电视台七套还专门来通城补拍了紫苏酱的制作过程和原材料生产。
2016年8月份,在第27届香港国际美食博览会上,湖北通城三毛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食“紫苏酱”成功吸引外商的注意,获得青睐。
“光靠一种口味是没办法打天下的,以后想要市场开发得更大,我们不仅要在口味上创新,在包装上也要与时俱进。”胡孜妍说,“现在,我们还只能在‘特’字上做文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借助通城的旅游开发,不断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将做大与做特同步推进。”
胡孜妍表示,接下来,她将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把产品带往全省各地,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运用电商经营模式,让通城“三毛姐”紫苏酱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城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下一篇:
退伍军人徐世明返乡种药材 带富大坪乡一方百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通城城区私建和土地买卖现象泛滥,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大量流失……自“四城同创”工作启动...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皮江星、李兵报道:连日来,通城县食药监局联合相关部门,针对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校...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徐智慧报道:钢构大棚在广阔的田野延伸,大棚内绿荫如盖,成串的葡萄幼果挂满枝头。...
山上种油茶,山下培育药材,再将药材套种到油茶基地,这是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种植大户金定武摸索出来的中药材套种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