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一大早,迎着第一缕阳光,通城县关刀镇八仙村7组村民郑海燕就忙着给40多头肥猪喂食。
“做梦都没敢想过,县残联会认了我这个‘穷亲戚’,还帮我家摆脱了贫困。”一边喂食,郑海燕一边讲述。
今年43岁的郑海燕,3级肢体残疾人。1999年还在娘家做闺女时,帮忙做饭,液化气不打火,她用火机点火,液化气突然起火,造成她身上90%面积烧伤,医疗费用去了9万多。
2001年,她嫁到八仙村王正福家,3个女儿相继出生。
八仙村人多地少,王家本来就底子薄,如今又多出3张嘴,种的粮食刚够糊口。外出打工吧,丈夫总说人生地不熟,怕人骗。做点生意吧,又没本钱。
其实,丈夫王正福有自己的小算盘:我是贫困户,兜底有政府。
作为幕阜山片区插花贫困县——通城,2019年是脱贫摘帽年,也是湖北省咸宁市唯一没有脱贫的县市,全县库存贫困人口4062户20000人。其中贫困残疾人2596人。
如何让残疾人走出贫困,关键是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培养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该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先后举办残疾人职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1期,帮助2569名残疾人掌握一至两门就业创业技能。
2018年6月,县残联理事长黄国富在培训班上了解到郑海燕有搞养殖的想法,几次入户,郑海燕的丈夫王正福却雷打不动。黄国富和驻村扶贫干部又来了,这次没等丈夫开口,郑海燕却说话了:“孩子快要长大了,难道你要把贫困户这顶穷帽子当‘传家宝’?”
郑海燕的话让王正福下不了台,他自找台阶:“不是不想致富,只是没本钱没门路!”
“眼下就有一条致富路,搞养殖,没本钱,这3000元产业奖补资金先请人扩建猪圈。”驻村扶贫干部接过了话题。
王正福犹豫不决,郑海燕斩钉截铁:“就这样定了,大不了我一个人干。”
接下来,郑海燕用两头能繁母猪起本,生下来的乳猪一头也不卖,发展到了50多头。
“上个月,猪肉价钱好,宰杀了10头大肥猪,卖了近2万元。”尝到了甜头的夫妻俩又准备新建圈舍养猪,还打算建一个10亩的蔬菜大棚,利用有机肥立体种植。(通讯员 葛七甫)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城县税务局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下一篇:
葡萄滞销果农愁 通城众多电商企业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