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通城县药姑山下的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飞檐翘角、狗头牛角、小桥流水愈发灵动起来;石墙、石梯地、石板巷显得格外鲜明,瑶望千年广场两弯十二节牛角弯张有力,拥抱着游客的到来。
一大早,“瑶媳妇”一家忙碌起来。主人胡有志和5名贫困村民来到中药材基地打理钩藤,妻子刘英化了妆,疾步到瑶族风情广场高大牛角塑像下拍抖音,为大坪乡土特产品代言,还要接待远方的游客,不远千里从四川来帮忙的岳父则牵着马驮回一大包药材准备炮制,等下还要牵马演出。
守住一方绿,换来满山金。胡有志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主要是县委、县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让内冲村民吃上生态产业扶贫+旅游致富的饭。
两年前,胡有志家门口还是一条山水沟,经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成为4A景区,头脑活络的他嗅到商机,丢掉外头的生意回乡,山上种药材,山腰植水果,山脚播蔬菜,堂屋改酒店,还安排村里贫困劳力一起产业致富。
从卖木柴到卖风景
游客在瑶望千年广场观看民俗表演
胡有志少时家贫,帮着父母砍柴卖,维持生活。徜徉青山绿水之间,听着瑶歌入睡的他,不明白为什么乡亲们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1999年,初中毕业的他外出务工,从一名学徒做起,25岁便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900年的千家峒,300万瑶胞苦苦寻找的圣山。药姑山下的内冲瑶族村,自古为瑶汉杂居之中心,大量瑶族先民生活遗迹,赋予药姑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极为难得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都是难以估量的。
事业有成的胡有志一直心系桑梓,2003年家乡药姑山被认定为瑶族早期千家峒后,胡有志毅然辞掉了年薪三十万的工作,选择在家挖掘“瑶文化”,这一干就是5年。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底,咸宁市“中国古瑶文化之乡”的成功申报,胡有志的命运有了转机。
通城县依托内冲瑶族村优良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立足药姑山旅游规划,以“瑶望千年,药韵楚天”为主题,为美丽瑶乡量身打造了“一轴两环三片”的总体规划并逐步实施。
如今走进内冲村,以民俗酒店、古民居、风情街、广场风雨廊等瑶族建筑为核心,以现有民居瑶族风格打造为主体,重点保留的垒石墙、石梯地、干打垒、石板巷道等具有岁月痕迹和历史意义的建筑残存,留住了乡愁,留住了乡村记忆,引来了投资商和游人,带来了商机和生机。
为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通城还谋划建设了瑶乡大药谷景区,以瑶、药文化为主题,以溯溪、环山近3公里步道为主线,将瑶乡风情、山水田园、中医药文化创建融于一体,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乡村旅游精品,展现了“中华古瑶第一村”的魅力,突出养身、养心特色,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民宿、餐饮、会议等于一身的AAAA级景区。
在当地,胡有志第一个意识到古瑶文化必定撬动乡村振兴,他主动作为立即将民房变民宿,形成吃、住一体的古瑶风格餐馆,注册“瑶媳妇”商标,“瑶媳妇”酒店、“瑶媳妇”时蔬采摘园、“瑶媳妇”土特产应运而生。
青山碧水绿道,涓流浅滩廊桥。“瑶媳妇”时蔬采摘园里,绿的辣椒、红的苋菜、紫的紫苏、黄的圣女果等分厢排列整齐,五彩斑斓如一副画。
来自湖南省平江县的刘海兵摘了一把紫苏,他的儿子跟在后面摘下几个辣椒,摆了一个姿势,老婆忙着拍照,采摘园里不时传来笑声。
“干农家活,赏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刘海兵觉得这趟邻县游超级值!
从种药材到卖健康
游客牵马游瑶乡风情街
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连。
“七片叶子的是七叶一枝花,像荷叶一样的是八角莲……”“瑶媳妇”餐馆后面的山坡上,胡有志指着自己的中药材基地如数家珍。
药姑山上随便抓一把土,都有药材的香味,随便走进一处树林,都有“隽六味”的芳香。
胡有志口中的“隽六味”是钩藤、黄精、白芨、金刚藤、七叶一枝花、白术六味药材。
胡有志返乡后,盯着县里提出的实施“五药”(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并举,着力打造中药材大县发展战略,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助力扶贫攻坚,几年下来,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只要药材种得好,黄精变‘黄金’。”清晨,53岁的村民黎秋香山正在山林间的黄精地里拔杂草。
以前,黎秋香种2亩水稻和5亩红苕。胡有志劝他:种水稻难免使用农药化肥,种植道地中药材不会污染水源,市场供不应求,能赚更多钱。
黎秋香下决心全部改种黄精,年收入达到3万元。2018年,她成功摘掉穷帽。
“有了钱,改建了多年失修的老房子,宽敞又透亮。”黎秋香逢人就夸胡有志。
中药,不仅种在山头,储于仓库,还香沁舌尖。
“黄精位列‘隽六味’中药材之首,在通城县野生分布广、人工种植多。它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功效,是自古服食之重要补药,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就有‘蒸、晒’九制的记载。”说起药姑山的药膳,胡有志如数家珍。“紫苏煎蛋,霍香煮鱼,桔梗沌鸡,黄精泡酒,不仅味道鲜美,还可治未病,延年益寿呢。”
游客在“瑶媳妇”酒家能喝上滋阴补肾的黄精土鸡汤,壮阳补肾的黄精酒,就着紫苏煎小鱼仔,手剥竹笋和竹筒饭,足够你尝遍瑶乡美食。
今年五一黄金周,坐落于大坪乡内冲村的中华古瑶第一村,成为湘鄂赣毗邻地区最热的景区之一,每天入园游客4000多人次。他们中,很多是冲着药膳来的。
全乡药膳菜肴达到30多个品种,从大坪乡街道通往内冲瑶族村的风景路上,有12家药膳餐馆,用的是贫困户种植的瓜果蔬菜和药材,还为37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
“我们将进一步培育特色品牌,加大药材品种的保护、培育、申报力度,以药养打造药旅融合新引擎。”正在瑶乡调研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通城县委书记熊亚平信心满满。
从村姑到瑶乡形象大使
瑶媳妇刘英在网上直播销售土特产品
“这是药姑山的生态竹笋,这是药姑山的楠竹仙酒……”
“瑶媳妇”刘英正撑着竹筏在绿水间直播,白云青山,碧波荡漾,唯美的自然画面引得粉丝纷纷点赞、转发、下单。
“为推介内冲瑶族村,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我们希望通过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把我们贫困地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特产品展现出来,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瑶媳妇刘英一身瑶装,尽显瑶妹子气息。
刘英老家在四川,2007年嫁到内冲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在外同丈夫胡有志闯荡几年后,又回到家乡中华古瑶第一村——内冲村挖掘“瑶文化”。
“内冲村是我的家乡,我有义务将自己家乡的风景、文化宣传出去。”2019年,内冲村举行最美药姑仙子的海选活动,刘英当仁不让。
从此,内冲村到处可见刘英拍摄、直播的身影,网红“喊泉”、网红“摇摆桥”、网红捉鱼更是通过她发的朋友圈、抖音,刷爆微信群。
“张打铁,李打铁,打到张家门前落大雪……”
循着热情奔放的歌声,遥望千年广场,一支支穿着瑶族盛装的队伍正在表演拍打舞,整齐的动作,铿锵的音响,一群群外地来客饶有兴致地拍照欣赏。
“瑶媳妇”刘英边走边介绍,这就是她组建的村民表演团,她们通过歌舞的形式将古瑶文化展示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这里游玩。
跳得最带劲的村姑黄菊凤兴奋地说:“瑶媳妇”刘英每月给她们每人千多块钱演出费不说,还从湖南聘请专业团队指导她们,丰富内涵,让我们更专业、更专注推介瑶文化。
“正月里,姐劝郎莫赌钱……”广场另一边,87岁的2组村民胡仁保正在用苍凉的声音唱着瑶歌《四季劝郎》,引来游人驻足围观。
“想不到我这80多岁的老头子,临死前还能为瑶族村作点贡献。”胡仁保收集整理几十首山歌自编自唱,有时赢得游客叫好打赏。
今天的内冲村,不仅是旅游村,更是网红打卡村。更让“瑶媳妇”刘英夫妻充满期待的是,希望更多的网红参与进来,将内冲村的风景和土特产宣传出去,把村里的山水、古瑶文化拍成电影“卖”出去,让内冲瑶族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文/图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刘建平 通讯员 胡雄文 葛七甫)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络直播“一盔一带”宣传进校园
昨日, , “五一”假期,赴“中华古瑶第一村”——内冲瑶族村来的游客日均万人以上,自驾进村车辆日超2000辆,迎来开园后的第...
咸宁网讯记者宋文虎、通讯员郑梦溪报道:25日起,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拟认定的2019年湖北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乐文刚陈婉美丽神奇的通城内冲瑶族村,是瑶族先民“聚居地”,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古瑶文化传...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文景、李嘉、通讯员陈婉报道:曾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被挖掘利用,成为发展旅游产业,推动乡村...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乐文刚、陈婉、李子明报道:18日,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风情村瑶族千年广场建设现场...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周阳)日前,省文化厅公布首批湖北省“特色文化村”名单,全省30个村获此殊荣,我市通城县大坪...
月光篝火暖人心,歌舞升平庆欢节,如果说白天举行的开园系列活动让游客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那晚上盛大的篝火晚会、灯光秀、...
通讯员黄齐智在天刚蒙蒙亮的通城县城大街小巷,总能见一个穿着税服,拿着扫帚火钳的老头,专挑被人遗忘的小巷,专打扫卫生最...
作为通城县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大坪乡内冲瑶族风情村坚持高点规划、高位谋划,充分挖掘古瑶文化底蕴,大力培育中药材特...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陈婉、胡从海报道:系属幕阜山余脉的药姑山(龙窖山)早期千家峒,被确认为全球近400万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