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是通城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通城紧抓国家大健康产业战略机遇,全力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大健康产业成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位于通城县一家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在赶制智能助听耳机,订单已排到4月份。
“新品上市两个月了,上市了85款产品,销售额是300多万元,我们今年定的目标是六千万元。”湖北瀛德智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振南说。
订单火热的背后是企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进程。该企业的母公司——瀛通通讯,是我市首家上市企业,从事声学产品、数据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十多年如一日在“一根线”上深耕细作。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养老产品及设备品质参差不齐、价格昂贵的现状,企业也在思考如何转型升级。
瞅准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进军以穿戴、智能助听等产品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一经推出就获得市场认可。
“转型是先后考察了农机、专用汽车等几个产业、十多个项目后的综合考量。大健康作为支柱产业,所以我们这个项目就是顺势而为的。”胡振南说,“原来助听器的产品都是国外的品牌,我们进入这个赛道以后,进行自主研发,改变了这种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所以说我们这个性价比高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以后,肯定有优势。”
企业的底气来自创新,以及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在国字号科研机构的加持下,让科技赋能医养。目前,已开发了智能助听、科学助眠、智能呼吸、智能监测、智慧养护五大系列适配中老年人的200多种产品。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医疗大健康产业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对企业未来发展,胡振南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产值超10亿元的目标,让公司上市,把品牌做大做强。”
除了制造业,通城县的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有“江南天然药库”的美誉。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多亩,中医药生产相关规上企业4家,其中生产过亿的企业有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中药材深加工与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种植——研发——生产”一体化产业链。
“我们不仅围绕药品产业链发展,将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等项目进行完善,同时也要拓展到健康领域的各个方面,健康茶饮就是我们新发展的一个方向。”湖北福人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宇星说。
如今,该企业已具备中成药、中药饮片、药包材等生产资质,涉及妇科、心脑血管科、儿科用药等20余个品种。
此外,为打造集群效应,距离通城城区约20公里的湖北药姑山健康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规划总面积3400余亩,目前完成投资10亿元。突出药姑山独特的自然风貌特色和中药文化内涵,将打造集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园。
“目前,园区已建成四横两纵的道路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强弱电、电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医药企业入驻产业园,为我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湖北药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负责人黎文安说。
特约记者 黎赛明 通讯员 皮江星 胡海涛 戴唯玮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强县富民 助农增收 通城8万亩新茶陆续开采
下一篇:
通城推进城市更新消除危楼安全隐患
4月15日,咸安区双溪桥镇毛祠村百草园药材基地里一片热闹的劳作场面, 20余名村民在地里挥动手里的锄头,忙着栽种中药材生地,...
8月7日, ,入夏以来,该局对全区286家零售药店、314家医疗机构开展夏季药品质量安全全覆盖式监督管理,确保广大市民安全健康用...
咸宁网讯通讯员胡晓报道:夏季高温天气影响着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威胁着药品的质量安全。检查中要求各单位必须按...
办案人员在回头走访中发现,现在辖区内药店的药品均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管,在阴凉处储藏并作出真实、有效的温湿度监...
咸宁网讯 记者柯建斌、陈新、特约记者付婧烨报道:初夏时节,药味飘香。通城县隽水镇桃源村万亩中药材基地,湖北省瑶乡御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14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研究...
咸宁网讯通讯员胡强报道:7月16日,全市农业抗灾夺丰收、水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研讨暨“515”行动观摩培训活动在通城县举行。...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镇强报道:7月16日,我市出台《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聚焦电子信息...
咸宁网讯(通讯员胡强)7月16日,全市农业抗灾夺丰收、水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研讨暨“515”行动观摩培训活动在通城县举行。随后...
日前,我市出台《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链、机电制造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