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春潮涌,春耕正当时。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通城县各地早稻育秧工作逐渐完成,陆续开展春耕插秧作业。农户们抢抓农时,依托农业机械化加快栽插进程,为水稻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4月22日,在通城县大坪乡坪山村的惠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厂化育秧基地,基地负责人黎鸿友正组织工人利用现代化育秧机进行最后的早稻育苗工作。装入基质、种子、水,放入苗盘,机器开动后,一盘盘下好种子的育秧盘便自动传出。在棚内另一侧,早期培育的秧苗密密麻麻、整齐排列,翠绿欲滴,已长至一指多高。
“我们合作社的育秧工厂,今年育早稻秧苗总共2200亩,我们合作社自己有1200亩,准备全年分早稻、中稻、晚稻育三次秧苗。”黎鸿友介绍。
与此同时,在合作社的高标准水稻田里,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里有序插进稻田里,为乡间沃野“染”上新绿。
过去,合作社承包的土地田小块多,大型农耕机器进田困难,种植成本较高,但随着“小田并大田”改革的开展,形成了数千亩土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新格局,也为农机作业创造了条件。目前,从育苗到插秧到后续的田间管理再到水稻收割,合作社都采用了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现在我们合作社的早稻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已经完成了80%的机插秧,还有一部分是无人机撒播、直播的水稻。”黎鸿友说。
育秧基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增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我在这个基地干活方便,离家近,可以照顾家庭,在这里干活也轻松,一天可以赚100多元。”大坪乡坪山村村民吴小芳说。
“我们合作社从育秧到插秧再到收割、植保,全年带动当地及附近村民就业3500人次左右。”黎鸿友说。
近年来,通城县大坪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整合盘活辖区各项有效资源,重点发展集约化秧苗培育、水稻种植等强村富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加油提速。
(通讯员 胡海涛)
编辑:hefan
上一篇:
聚力建支点 通城人大代表勇争先
下一篇:
通城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 全民阅读氛围浓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恬、通讯员梁耀报道:21日午后,走进咸安区汀泗桥镇联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一间写着“蔬菜...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报道:4日,细雨蒙蒙,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村委会广场人潮涌动,数百名村民冒雨参加景元农...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鲁炼报道:4月22日,嘉鱼县高铁岭镇白果树村村委会里挤满了人,数十位村民自觉排成...
咸宁网讯通讯员郭袁报道: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突出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职能,连日来,高铁岭镇各部门协同合...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聂夏云报道:连日来,在嘉鱼县沙子塘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前来采摘的游客...
香城都市报记者王奇峰通讯员马映邓丹“这一茬小白菜采收后,要接着种菠菜。”9月25日,在嘉鱼县新街镇余码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咸安区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一系列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结合扶贫点双溪桥镇孙鉴村实际,...
1日,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菜农们在一垄垄的菜地里忙着松土、移栽,采收蔬菜。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特约记者龙钰通...
7日,嘉鱼县高铁岭镇九龙村的“135”养鸡育雏基地,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亮准备将第二批种蛋放入孵化机进行孵化...
咸宁网讯通讯员祁声坤、陈醇报道:5月9日,走进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化蔬菜基地,只见员工们为蔬菜整枝打杈、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