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载春秋,从乡镇到县城,三尺讲台是她不变的阵地;一万多个日夜,从青丝到华发,学生是她永远的牵挂。她以家访为桥,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她以热爱为灯,照亮学生成长之路。她是通城县隽水小学教师王丽,也是学生口中亲切的“王妈妈”。
“那时候吃住都在学校,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意识到只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们的内心,而家访就是我打开孩子心门的‘秘密武器’。”回忆起初为人师的岁月,王丽的眼神依然清澈。
1988年,王丽初登讲台,第一站是关刀镇春雷小学。当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丢钱时,王丽没有声张,在保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通过细致观察和私下沟通,锁定了目标。家访中,她了解到孩子因父母离异,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找到根源,比批评更重要。”王丽不仅对孩子进行了耐心疏导,更创新地在班级推行“结对互助”机制,发动集体的力量。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不仅认识到错误,更积极改正。
七年的乡镇教学经历的磨砺,奠定了她“以校为家、以生为本”的教育底色。随后,王丽调入通城县东门小学,同时挑起教学管理、班主任和英语教学三重重担,并且一干就是14年。
一次家访,王丽走进一对留守双胞胎姐弟的家,家中破败的景象刺痛了她的心。“家里三把椅子,有两把都是坏的,更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子。我实在是很揪心,回去就找学校寻求帮助。”她多方奔走协调,为姐弟俩争取帮助。姐姐长期腹痛,本地求医无果,王丽牵线搭桥,帮助姐姐前往武汉同济医院就诊。看着与自己女儿年纪相仿的孩子,王丽心疼不已,时常为他们添置衣物,点滴关怀如涓涓细流,滋润孩子的心田。“王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孩子们的心声道尽了一切。
2009年,王丽调入通城县隽水小学。在王丽眼中,“家访”绝非简单的任务,而是她走进学生心灵、精准施教的金钥匙。她坚信,了解孩子背后的家庭,才能真正理解并帮助他们。从教以来,王丽累计家访里程超1万公里,近3年平均每学期走访学生20多户,累计写下近150篇家访日记。
“一开始我也不理解我妈妈为什么总是节假日去家访而不陪我,当我渐渐长大,了解到那些学生的情况时,我打心眼里为我的妈妈感到骄傲。”王丽的女儿黎瑛子说。
在教学方面,王丽坚持循序渐进,重在培养学生习惯。对于二年级学生,她着力点燃阅读兴趣——每天坚持十几分钟的阅读,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面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小升初的关键期,她因材施教,自主编写针对性习题,进行精准辅导。最终,她辅导的10名孩子,有7人成功考入通城县第一中学。
作为资深教师,王丽是青年教师眼中温暖的引路人。她的传帮带秘诀首重“心态引导”——“首先要热爱这份事业,爱孩子。”方法上,她推崇“以练代教”——“这样既能让他们快速发现问题,也能促进我自己反思提升。”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让她和新教师都受益匪浅。
“刚成为老师那会儿,心里满是忐忑。王丽老师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直接把我‘推’上讲台实践,课后又一针见血地帮我剖析。”通城县隽水小学教师肖天娇感慨地说,“最让我震撼和感动的是,她经常邀请我们去听她的课,然后请我们‘挑刺’、提建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丽多次指导学生获各类比赛一等奖,本人也多次获“学习标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然而,她心中最珍贵的“勋章”,是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王妈妈”。如今已是大二学生的洪镪,每次见到她,依然会亲昵地喊出这个称呼。
三十六载光阴,王丽用脚步丈量着教育的广度——从春雷到隽水;用家访探寻着育人的深度——从表象到心灵;用母爱诠释着师德的温度——从老师到“妈妈”。她像一条无声的长河,用涓涓细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幼苗茁壮成长。在通城教育的沃土上,“王妈妈”的故事,仍在温暖续写。(通讯员 卢文浩)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通城关刀镇高冲公社第二届傣迪泼水狂欢节活动开幕
下一篇:
支书退彩礼 清风拂乡村 通城县五里镇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李娉报道:“唉,想尽了办法要尽孝道,结果还是挨了舅舅的骂。”近日,温泉的冯先生有些郁闷。 事情的...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周阳)“想带你去十六潭公园玩旋转木马,坐碰碰车,再也不要关在家里!今年3月29日,方芬不到6...
通讯员李旻媛“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全心护孤、爱如雨露”,这是市“三八红旗集体”——市儿童福利中心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
“妈妈,你啥时才能回家?”“妈妈,我想你了……”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群内一张小女孩举着写有字画的白板流着眼泪的照...
《乘风破浪的姐姐》一度引领女性题材“她综艺”创作风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模式探索和内容升级后, “她综艺”将目光聚焦到50...
咸宁网讯记者谭宏宇、通讯员皮道琦、王雯倩报道:5月9日,嘉鱼县鱼岳镇樱花社区携手蒲公英社团举办“今天我来做妈妈”母亲节...
日前,通城同仁医院举办孕期营养与保健知识讲座活动,通过宣讲孕前保健知识、饮食营养搭配知识,帮助孕妈妈科学规划孕期,助力...
咸宁网讯记者丁伟、通讯员沈二民、刘琴报道:“我要上小学了,我想要一个书包”……近日,崇阳县民政局“童伴妈妈”项目办前...
“童伴妈妈”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湖北省民政厅2020年7月共同在崇阳县实施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项目以“童伴妈妈”为核心,...
妈妈》以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观照现实生活,表达独特思考,体现出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