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丁伟、通讯员刘颖报道:金秋九月,板栗成熟进入采收季。9月8日,通城县五里镇左港村的板栗种植园,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成片的板栗林郁郁葱葱,一颗颗棕褐色的“小刺球”挂满枝头。板栗树下,种植户傅国芳正手握长竹竿敲打着树上成熟的果实。
“家里种了30多亩、近千棵板栗树,今年估计能收一万多斤,按每斤7元算,能有7万元收入。”傅国芳一边弯腰捡拾地上的“小刺球”,一边笑着向记者分享丰收的喜悦。
采收后的板栗,将在村民家中完成“改造”:油亮饱满的板栗装满麻袋,带刺的栗壳堆成小山,大家分工挑拣、称重、打包,随后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为了让左港村的板栗走出大山、打响名气,村里创新销售模式,主动拥抱“互联网”。傅国芳告诉记者,村里请了网红前来直播带货,旺季时每天能卖三四百斤,而且都是接到订单后再采果、剥壳、发货,最大程度保证板栗的新鲜。
五里镇素有“鄂南板栗之乡”的美誉,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地就开始发展板栗种植,当时采用“公造私营”的经营模式,鼓励家家户户参与板栗种植,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格局,傅国芳家便是从那时起,一代代传承着板栗种植技艺。
如今,左港村的板栗种植产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据了解,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了板栗,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板栗不仅成为村民增收的“摇钱树”,更成为村里的特色支柱产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左港村还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思路,在做强板栗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浆果、桃李、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主多辅”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村里的板栗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能达到60万斤。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为板栗产业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帮助种植户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让更多村民增收受益,让‘五里板栗’的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左港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委员徐娜表示。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城首届全民健身棋类赛收官 以棋会友 乐在“棋”中
下一篇:
瀛通通讯首推 产品——“数字空间眼镜” 探索数字科技普惠新路径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时朋朋报道:近日,从五里镇政府了解到,该镇工业产值从2010年末的2.5亿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9.7亿元,4年...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黎赛明报道:日前,五里镇举行保洁车集中发放仪式,为全镇17个行政村(社区)的保洁员免费发放保洁车,做...
咸宁网讯(通讯员黎星光)2月16日,通城县五里镇召开五里全域绿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当前全域绿化工作。同时,该县已联...
咸宁网讯通讯员黎星光报道:2月16日,笔者在通城县五里镇全域绿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看到,全域绿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据了解,...
咸宁网讯通讯员雷明报道:3月18日,通城县五里镇组织镇村全体党员干部、五里小学学生,开展清流行动,藉此带动全镇居民积极参...
4月29日,五里镇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以案五说”(即说纪、说法、说德、说害、说责)警示教育会,深刻汲取酒驾醉驾典型违纪...
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群体行动不便等问题,五里镇组织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体检,对符合接种要求的,采取“点对点”专车接送的服...
咸宁网讯记者刘珊珊、通讯员汪涛基报道:12月1日,通城县五里镇政府组织多个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在左港村联合执法,依法拆除未批...
五里镇立足文化禀赋,深耕乡风文明,抢抓发展机遇,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奋力描绘出“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
咸宁网讯通讯员黎赛明报道:2月19日,通城县教育局、五里镇政府、五里镇中心学校等相关负责人,前往五里镇程丰村走访慰问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