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通山:白云深处绿色崛起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3-07-03 02:58

  “我爱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云深处宿,一枕玉泉声。”通山县因宋朝监察御史蒋之奇这首诗而得名。

  如今,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的通山县被定位为“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山区县,近年来,通山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的特色之路。

  近日,记者与县委书记杜文清面对面,探访通山快速发展的奥秘。

  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绿色崛起

  记者:通山有哪些优势资源,通山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经济的?

  杜文清:通山拥有丰富的林特资源、“五石”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通山按照“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主导县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旅游精品化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城乡一体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集群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旅游标准化、精品化,形成了“五石”产业集群、新能源、旅游三大产业领跑县域经济的强劲势头。

  记者:市委、市政府将通山定位为“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此战略定位对通山的发展有怎样的长远意义?自实施这一战略以来,通山取得了哪些成就?

  杜文清:通山东临长江,西望洞庭,南连赣北,自古便是鄂南门户、鄂赣两省通道,是一个绿色资源富足、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的山区县。随着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政策的实施,通山的战略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 是我市一元多层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纲领,为通山的长远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必将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市级通山战略的思路和举措。一是把战略落实到规划上。去年,我们聘请浙江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咸宁次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6个专题规划。二是把战略落实到产业上。突出绿色发展主题,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为支撑的“三大”产业体系。三是把战略落实到项目上。建设和完善了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库、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十二五”项目库、招商引资项目库4个项目库。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每年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可喜局面。四是把战略落实到城乡一体化上。我们将坚持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融合发展、统筹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六项原则”,着力构建绿色产业、次中心城市、均衡配置的资源要素、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化社会管理、城乡融合的制度等“六大体系”,全面推进咸宁次中心城市建设。同时,集中力量推进以“六村三线”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做到“四个坚持” 发展壮大工业

  记者:工业崛起是通山实现“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目标的必由之路。通山提出“要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推进新型工业成型壮大、做实做强”。那么,在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壮大方面,通山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杜文清:在实施工业崛起战略上,我们主要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四牌”并举,致力做大投资与工业转型双突破。着力打好政策牌、武钢牌、资源牌、回归牌这“四张牌”,全力以赴跑项目、争资金、抓投资,重点发展低碳型、科技型、循环型、观光型、劳动密集型等“五型”工业,使县域经济走上“两型”发展道路。二是坚持远谋近施,致力园城一体双盈利。坚持园城融合、以工兴城、以城促工的理念,对接咸通高速,承接市区辐射,推进县经济开发区西拓工程,将经济开发区、南林工业园、通南工业走廊与城市融为一体,构建了“产城融合、园城一体”的发展格局。三是坚持抓大育小,致力骨干企业与小微企业双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公共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武钢森泰等骨干企业通过扩产搬迁、技术改造、合资合作等形式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税收过千万元企业、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骨干企业和小微企业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机制创新,致力软硬环境双提升。通过“电视问政”、构建服务企业“绿色通道”等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环境洼地、服务高地”。

  突破发展瓶颈 走向美好未来

  记者:通山近几年在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推动下,可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制约通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通山将如何破解?

  杜文清:近年来,通山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帮扶下,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用地难、融资难等瓶颈。例如,县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完善,公路技术等级低;县内水库、水渠和供水管网等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市政府每年下达给通山的用地指标只有400亩左右,但是通山每年实际工业用地总量在3000亩以上,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落户和进展;全县金融机构实际发放贷款仅占实际需求贷款的30%,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一是抢抓幕阜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机遇,加大规划项目的对接和争取力度,突出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山区群众出行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二是采取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增一点、争取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增一点、重点项目用地争取省厅市局支持一点 “三个一点”的办法,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三是积极探索有效的金融支持路径,例如与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建“中国湖北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基地”,创新金融产品,拓展融资渠道。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逐步缓解。

  记者:通山发展前景怎么样?

  杜文清:通山目前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黄金期,各级扶持政策密集叠加,交通区位日益凸显,项目发展后劲十足。今年以来,我县已开工建设88个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我们的开发区已经拉开了拓展的框架,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洋都大道延伸、核电路延伸、低碳产业园5.1公里园区路工程建设,开发区“三纵两横”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总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有幕阜山扶贫攻坚政策的有力推动,有通山广大干群的戮力同心,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通山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记者 辛闻)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县杨芳林乡创办村支书论坛 凝神聚智谋发展
下一篇: 通山县狠抓干部作风建设 41名问题干部接受处理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