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汪琼辉、许骞报道:“今年我村的千亩小龙虾产量可达30万斤,产值600万元。10月份养殖面积将发展到2000亩,实现产量、产值翻番!”7月10日,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村主任、小龙虾养殖带头人张庆友兴奋地告诉笔者。
这是该县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的典型代表——石垅村渔业健康生态养殖基地,张庆友说的小龙虾养殖可谓基地的一张名片。
该基地实行“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养殖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统一技术、统一苗种引进、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生产经营,推行“龙虾+水稻轮作、甲鱼+黄鳝混养、茭白+泥鳅种养”的立体循环种养作法,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预计今年可实现纯利润450万元,全村1700余名村民可实现人均增收1350元。
“全县将总结推广我村小龙虾养殖经验,争取在2至3年内,打造通山万亩小龙虾养殖板块!”张庆友满是憧憬。
两年前,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驻点该村提出“石垅村要发展小龙虾试点”的设想,如今已成现实,并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
将渔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发展休闲渔业,是该县着眼发展“特色渔业”的新思路。杨芳林乡忆江南生态农业观光园总投资8000万元,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家餐饮、园艺观赏、生态养殖、旅游购物于一体,修建了8个精养鱼池,分别放养着鲫鱼、鳜鱼、鳊鱼等10余个优良品种,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垂钓。“观光园将于8月初试营业,可解决500余人在此就业,年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500万元。”忆江南老板谢昌柒难掩激动。
为实现“水产强县、渔业富民”目标,该县养殖模式由传统型向生态、健康、高效型转变。在5月5日召开的全县水产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今年全县水产发展主线:“健康养殖、科技兴渔”。
今年来,该县从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入手,多形式、多渠道地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的渔业生产技术,组织水产专家深入养殖基地,采取“渔业专家+渔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建立渔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的渔业技术推广机制。目前,全县共选定渔业技术指导员15人,科技示范户150户,水产养殖基地155个,发展水产养殖面积5.5万亩,可实现全年水产品产量1.5万吨。富水库区不投饵网箱鳙鱼养殖已突破5万口,100口以上养殖大户130多家,建立网箱标准化养殖示范区2个;杨芳林乡250亩泥鳅高效生态养殖基地,亩产量达5000斤;稻田养鳅、茭鱼共作、鱼鳖混养、池塘养鳝等生态高效特色养殖示范典型遍布全县。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工业突破瓶颈加速跑 拓园区空间解融资难题
下一篇:
通山农商行发放贷款近四亿元 支持特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