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幕阜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通山县,在拔穷根摘贫帽的征途中,本着“发展围绕绿色干,思路围绕绿色转”的工作原则,坚持从青山绿水中寻找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依托生态扶贫走上脱贫致富大道。
变青山为脱贫“金山”
通山山地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79.8万亩,贫困人口人均荒山面积近7亩。
通山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利用融资平台撬动,发放“扶贫贷”1.6亿元,扶持新建水果基地1500亩,楠竹垦复6万亩,带动3200户贫困户户平增收600元;新发展楠竹基地4.5万亩,油茶2.8万亩,建成“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村143个,带动4671家种植户、3484户贫困户每年增收800元。
大畈镇、慈口乡、燕厦乡地处富水库区上游,库区荒山多,该县整合资金300万元,鼓励农民到库区种枇杷,使全县枇杷种植达到1.3万亩,年产枇杷400万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
大畈镇板桥村以省纪委驻点帮扶为契机,发动群众开发荒山坡地,建成150亩枇杷基地,年产枇杷10万公斤。该基地由一家鲜果加工企业主导投资运营,村里以项目资金和土地入股,按村企共建联营模式,建成集果酒酿造、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扶贫产业综合体,不仅延长了加工产业链,还通过消化全部枇杷,使231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一举脱贫。
化绿水为致富“银湖”
通山湖库水面广,全县塘、库、湖面积达20多万亩。为盘活水资源,借水致富,该县出台奖补政策,投入6800万元,支持贫困户利用丰富水面和冷浸田资源,重点推进石蛙、鳜鱼、鳙鱼、泥鳅、小龙虾等名特水产品养殖。
燕厦乡地处富水大坝上游,全乡75%以上群众生活在库区沿湖两岸,为改变过去群众生产靠救助、生活靠救济的被动局面,该乡充分发挥库区湖面广的优势,引导群众走旅游开发之路。一方面引进深圳康雅园林公司投资8.5亿元,在富水大坝上游建设拥有千亩湖面的富水乐园,在沿湖两岸开辟果园,带动附近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承包果园日常管理,增加劳务收入达120万元。
闯王镇宝石村引导村民以水田入股的方式,将本地的山垅水浸田承包给九龙泉石蛙养殖公司,建起标准化石蛙养殖池1000平方米,年产石蛙2000公斤,收入达350万元。同时,该公司还在石蛙池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行“渔光互补”,带动15家贫困户从该公司石蛙养殖、黄粉虫、光伏发电等三项收入中获得分红14万元。
大路乡返乡创业青年程新华投资600万元,在本村山垅建起“虾稻共生”基地1000亩,吸收80户贫困户以田地入股,并进入基地务工,实现户平年收入达7500元。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有1629户贫困群众参与养殖小龙虾2.6万亩,年产总值超过1亿元。
“通山最大的优势就是青山绿水,只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在山上建‘银行’、水下筑‘宝藏’,就能实现‘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生态扶贫目标。”该县县委书记石玉华充满感慨地说。
(通讯员 王能朗 晏亚光 张勇)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慈口乡开展“双结双促”活动 情系留守儿童
下一篇:
通山县困难群众看病全面减负 提高报销比例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记者 李思源 通讯员 赵赳) 12月26日,通城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在历经2个多月的全新装修后正式开业,科室...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世聪、成恬报道:“原来纳税失信人的危害这么大,我们以后再也不会欠税漏税了!”近日,通山县某房地...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雷素慧报道:11月14日晚间,以“环境治理怠在哪?”为主题的第七期咸宁电视问政在通山县职教中心报告厅...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全建兰、舒林芬报道:近日,在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的共同努力下,通山县初步实现了国地税业务通办,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