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庆果关闭矿山恢复治理项目
地灾治理保民生——大畈板桥地质灾害治理后现场图
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以“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为主题,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伟大实践,激发青少年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近年来,通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自然资源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为抓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绿色崛起,全力服务“山通水富、绿色发展”战略,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局面。
着力治难,上下齐动压实硬责任。作为资源大县,通山矿山治理任务繁重、资金不足、机制不全一直是通山最大的实际,严重阻碍了矿山治理工作进程。为此,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坚持将矿山治理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和牛鼻子,做到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矿山治理,县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谋划治理工作,并多次现场督办指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自然资源、林业、水利、安监、环保、电力、公安、交通、各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的非煤矿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逐一明确职责,压实主体责任;局成立矿山治理工作小组,进一步配强力量,加强业务指导;有关乡镇、各职能部门针对每个治理项目,也相应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专班,切实强化责任,落实人员,形成了矿山治理人人头上都有任务、人人肩上都有责任的治理工作格局。二是投入之多前所未有。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向上争一点、部门资金挤一点、县政府筹一点的方式,积极争取、广泛统筹治理工作专项资金,最大限度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通过主动谋划研究,积极申报上级支持,共落实上级帮扶项目3个,资金5800万元;强化统筹,盘活存量,整合土地整治项目审减结余资金340万元,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县级财政设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经费,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资金一律优先用于矿山治理,并根据治理工作需要予以兜底支持。三是政策之密前所未有。严格落实《通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制定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规划,为全县矿山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近年来,先后建立完善了矿山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度、矿山环境监测制度、矿山环境准入制度、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环境保护与治理动态监测制度、矿山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以及矿山治理“周例会、月通报、季拉练、年考核”等工作机制,倒逼治理工作责任落实。
突出治乱,速效并进抓实硬举措。矿山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涉及部门多、工作环节多、矛盾困难多,件件是难事、场场是硬茬,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为此,坚持把治乱摆在治理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着力规范矿业秩序、落实治理措施。一是做减法控制总量。科学建立和严格执行矿山退出机制,对主动申请签订退出补偿协议的,由企业按协议自行拆除并搬迁所有设施设备,撤离人员;对不服从退出机制、拒不签订退出补偿协议的,限期拆除撤离;对逾期依然消极对抗、寻衅滋事等严重干扰整治整合工作进度的企业,组成联合执法组,依法查处,近年来依法关停注销矿山48家。严格矿山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由自然资源、安监、环保、水利等部门共同参与,从安全生产、生态文明、节约资源、规模经营等方面,细化量化企业进入审批标准,严格准入管理,实行总量调控制度,严格按照采矿权设置方案,严控新设立采矿权的审批,严控矿山总量。二是做加法修复生态。重点围绕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等“一山两线”重要区域,按照“景治结合”原则,大力实施矿山环境治理。近年来,累计完成矿山环境整治项目4个,共计边坡复绿33公顷,废弃地复垦为农用地54公顷,投入资金1200万元。通过整治,全县14座非煤矿山得到有效治理,大坪石料厂黄沙洞石矿、大路东坑牛婆洞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高湖林场芭蕉湾绿豆石矿、黄沙铺镇杨桥山大理石矿、闯王爬岭硅矿、石航山金鑫大理石矿、森泰彭家洞硅石矿等7个矿区实现自然复绿,除11处已治理或正在治理外,其余29处均按照《咸宁市非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对照时间节点落实到位。三是做乘法强化管理。将规范管理贯穿治理项目全过程,抓好项目设计,将矿山恢复治理与环保督查、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相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挑选省内顶尖专家对项目进行多轮反复评审,确保设计科学、布局完善;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施工,严控设计方案随意变更;同时,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全程监理,对检查发现不能按时验收、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等违规行为的,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每周开展巡查不低于两次,确保治理质量。
立足治本,长短结合夯实硬支撑。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长短结合打好矿山治理攻坚战。一是监督加码。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矿山整治工作督查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层层签订监管责任状,将责任压紧压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工作进展,解决存在问题。建立巡察报告制度,组织乡镇国土所、林业站及各村委会定期对辖区内所有矿山、矿点实行定期不定期全面巡查,实行一巡一报。强化监督执法,采取“打、抓、罚”等强硬措施,大力开展打击矿产资源非法开采专项整治行动,近年来,矿山动态巡查622次,制止违法行为26起,强制查扣一批挖机、装载机、车辆、小板车、人工工具等施工设备,确保将非法采矿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二是效益加载。在实施治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益,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齐头并进。如原第一水泥厂矿区治理工程,在消除地质隐患的同时,注重与城市规划对接,结合美化绿化、休闲娱乐等民生要素,不仅美化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城市功能,而且获得约1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经济价值达1500万元。再如南林庆果矿区治理复绿,结合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增减挂钩政策,将矿区改造治理成60亩林地,通山县水泥厂治理点完成建设用地改造70余亩,预计增减挂钩出让效益可达50万元/亩,既恢复了生态环境,又解决了土地日趋紧张的难题。三是转型加速。把技术改造作为传统石材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杠杆,大力推进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华南石材、天丰石材、通发矿业、振达矿业等一大批传统石材企业通过腾笼换鸟、技术改造,推动整个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精细化程度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集产品开发、机械制造、原料生产、制品加工、辅料配套、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实力与带动效应逐步增强。
实施矿山治理、恢复青山绿水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通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为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打好打赢矿山治理攻坚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打造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为“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讯员 袁观伟)
编辑:hefan
上一篇:
党委包点包线 通山大路乡让乡村美起来
下一篇:
通山新增10个污水处理厂 8月31日前全县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