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杨清)8月19日,南林桥镇湄溪村,通山县乡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再生稻基地上,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在风中摇摆,收割机、运输车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色的田野一片繁忙景象。
据悉,“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其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可以再收获第二季,也称“一种两收”。这一模式实现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获两季稻谷,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等诸多优势。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卫星介绍,今年种植的220多亩再生稻推行了稻鸭共养模式,头季通过测产亩产达1200余斤,总产量达28万斤;第二季亩产一般在460斤,总产量10万余斤。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3800套高清摄像机、80套人脸识别系统…… 织牢通山治安防控“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