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大畈镇的各个村组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该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及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以“屋场会”“板凳会”等形式,与村民们围坐开展移风易俗主题交流。干部们用方言讲述身边真实故事:谁家因彩礼背负债务引发矛盾,谁家简办丧事却更显孝心。当讲到“推进婚俗改革是为家庭减负、为新人铺路”时,西泉村的吴大伯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省下的钱留着给娃儿创业多好!”
在总结本镇实践的同时,大畈镇积极对标隐水村的先进经验。隐水村将红色文化融入乡风建设,通过“红军故事会”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在村居墙绘中融入“厚养薄葬”家训,让孝道理念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实践积分机制,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婚俗改革。目前,大畈镇正结合本地实际推广这些做法,村民参与简办婚丧事宜可获积分,用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文明行为有回报。
对于村民们提出的婚丧操办标准、流程等实际问题,村干部现场解释:提倡婚宴规模适度、礼金从轻,鼓励采用集体婚礼等形式;明确丧事流程简化、殡期缩短的具体操作方式。隐水村“红白理事会”的成熟经验也被借鉴——他们通过制定可操作的村规民约,成功降低了人情负担。活动现场发放的《移风易俗倡议书》,方便群众对照执行。
不少参与活动的村民表示,这种形式亲切实在,把大道理讲到了心坎里,既了解了政策,也解决了疑惑。带着孩子来参会的张大姐说:“以前觉得大操大办有面子,现在明白了俭省也是好事。这种会开得好,回去咱也从自家做起,支持这新风气!”
屋场会这座干群“连心桥”正持续延伸。大畈镇计划将隐水村“群众议事、矛盾就地化解”的模式融入基层治理,下半年在全镇铺开融合民情走访与文艺宣讲的活动,并推选新的“文明家庭”代表在后续屋场会上分享亲身经历。随着移风易俗理念逐渐扎根,一股回归本真、崇尚节俭的文明新风正在乡村沃土中孕育生长。
(通讯员 阮雅难)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天上飞 地上查 云端管 通山科技护航稳丰收
下一篇:
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清流入户暖民心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连日来,大畈镇组织100多名镇村干部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开展“夜访农家...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现在到政府,不仅干部服务态度好,而且工作效率高。”日前,通山县大畈镇...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焦元潇、钱成成报道:“有省纪委、监察厅的驻村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板桥村建得更加美...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连日来,大畈镇组织100多名镇村干部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开展“夜访农家...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大畈镇党委、政府建立党群民主议事日制度,聘请农民当“议员”,促进基层民主...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现在到政府,不仅干部服务态度好,而且工作效率高。”日前,通山县大畈镇...
本报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这是大畈镇给群众作出的承诺。 今年,大畈镇把...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焦元潇、钱成成报道:“有省纪委、监察厅的驻村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板桥村建得更加美...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鼠标一点,就能在电脑上查到本镇流动人口的动向。3日,通山县大畈镇党委书记...
去年底以来,通山县大畈镇党委坚持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以学促做,知行合一,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扎实有效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