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天上飞 地上查 云端管 通山科技护航稳丰收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8-06 09:15

水稻是通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5—16万亩。当前正是该县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通山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们正在开展一场“虫口夺粮”的攻坚战。植保无人机在空中划出精准航线,物联网监测设备24小时“把脉”田间,一套“天上飞、地上查、云端管”的立体防控体系,为全县16万亩水稻筑起安全屏障。

7月31日,大畈镇隐水村村民方家水在自家种的6亩水稻中发现虫害,当天就迎来了县里的农技专家。从虫情诊断到无人机施药,一条龙服务让他直呼“没想到”。

方家水说:“以前我们每天只能打五、六壶,有了无人机后一天能打几百亩,打药的效率比人工要高得多。技术员还指导我们怎么识别病虫、准确配药,无人机控制效果也有保障,增长了我们种好粮食的信心。”

高效防治的背后,是农技人员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担当。顶着烈日,踏着泥泞,他们穿梭在稻浪之间,一株株查看苗情,一片片监测虫害,用专业与汗水守护着每一株稻穗的成长。

县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站站长陈从良介绍:“根据我们植保站的田间调查和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目前正在全县组织中稻病虫的统防统治,通过统一防治,精准配药,把好防治的关键窗口期,确保秋粮生产安全。”

科技赋能,让田间管理更“智慧”。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对病虫害进行“智能诊断”。一旦发现异常,预警信息即刻直达农技专家和农户手机,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这套系统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超过95%,防治效率提升40%,为粮食安全加上了一道“科技锁”。

科技手段的运用,离不开作风的转变。通山县农业农村局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准的技术服务,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保障,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的实际行动,用“铁脚板”走实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陈从良说:“我们始终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工作法’,减少会议报表,增加实地服务,真正把技术送到农户手里,把问题解决在田间,确保粮食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通过“科技+服务”的模式,全县已累计完成水稻统防统治15000余亩,发放高效低毒药剂24000包,开展农技培训10余场次。这片在科技护航下的稻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通讯员 明洁 汪盈盈 阮班浩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坐窗听民声 服务焕新颜
下一篇: 屋场会里话新风移风易俗润民心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