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通山偏远库区筑牢乡村教育根基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10-15 09:50

清晨六点半,通山县燕厦乡的盘山公路上,中心学校的巡查车正在晨雾中前行,吴晓勇和吴汉钦正赶在早读前抵达最偏远的潘新小学检查安全工作。“不安全,无教育”——在这片水域密布的库区,安全是绝不能动摇的底线。

燕厦乡地处鄂赣交界,11所学校散落在群山之间,2084名学生中留守儿童超过六成。就是在这片教育资源匮乏的土地上,一场静悄悄的“教育突围”正在进行。

“规矩立起来,人心才能聚起来”

过去教学检查结果往往锁在抽屉里,现在必须公示,全校师生都能看见。畅周学校的陈老师告诉笔者:“这看起来是流程上的小变化,但对老师们来说,意味着公平公正。”

燕厦乡中心学校从2024年起开始全面推进建章立制。18项规章制度、8套标准化流程图,从教学管理到师德师风,全部明确规范。农村学校最怕管理松散,中心学校负责人吴晓勇表示,“我们统一了全乡学校的作息时间,细化了岗位职责,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更大的变革在安全领域。燕厦中学教师介绍,学校现在每月都有应急演练,“消防、防溺水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实。我们库区水域多,防溺水更是重中之重。”

“教育要扎根,就要长出本土特色”

在大井小学的劳动基地里,五年级学生小薇正在给青菜浇水。她骄傲地说:“这是我自己种的,上学期我们班的菜卖了一百多元,都捐给了困难同学。”

大井小学的实践是燕厦乡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在中心学校的推动下,全乡各校形成了“一校一品”:畅周学校的足球、潘新小学的书法、马桥小学的手工……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课程,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以前总想着调去城里,青年教师周小艳坦言,“现在发现,农村教育天地广阔。上周我带着学生做植物标本,他们认识的植物比我还多。”

“培养孩子,既要走得出去更要回得来”

燕厦中学教师董业大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有年冬天,他发现学生陈锦涛总是穿着单薄的外套,双手冻得通红,便把自己的棉袄送给了他。

后来孩子在作文里写“老师的棉袄像太阳”。董业大说:“其实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对这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寒冬里的暖阳。”

七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燕厦乡的每个村湾。家访不是走过场,他说:“有些孩子走两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我们老师多走点路算什么?”

面对困难,燕厦教育人没有等待。他们正推动“专兼结合”向“专职转化”。燕厦乡正着手开发乡域研学路线,让孩子们“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让教育回归生活,培养的孩子既要走得出去,更要回得来。

黄昏时分,董业大又开始准备夜间的家访。车后备箱里,依旧装着牛奶和八宝粥。他说:“教育是慢功夫,就像种地,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总能挖出甘泉。”

群山环抱中,教室的灯火次第亮起。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每一步都踏实地向着光明。

通讯员 唐成 孟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通山县法院:十年积案一朝结
下一篇: “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共筑生态屏障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