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年苍老遒劲的槲栎、220年耸入云天的细叶青冈栎、200年巍峨挺拔的榔榆……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村老屋余湾,近百株枝繁叶茂的古树错落有致地屹立在山头,成为了一道独特靓丽的自然风景。
古树,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社会财富。5月10日,记者走进大坪村老屋余湾古树群中,既触盎然绿意,又摸斑驳树轮;既赏常见树木,又见稀有品种;既闻树护人之事,又感人护树之情……一株株古树,一幕幕风景,一段段故事,无不令人感受到这片“活文物”的神秘与震撼。百棵古树,围着二十余户小湾
汽车从温泉城区出发,离开喧嚣城市,顺着竹海,沿着盘山公路,一路蜿蜒向上……行程37公里,抵达600余米海拔处,进入了汀泗桥镇大坪村大屋余湾的乡间小道。
“这棵老槐树,240岁;这棵榔榆200岁;这棵槲栎有260岁;相比之下,这棵细叶青冈栎还算年轻,只有160岁……”车还未停下,咸安区人大办公室驻大坪村工作队余红春向记者介绍,此湾环境优美,山水清透,古树参天,只可惜“藏在深闺无人识”。
停下车,只见山峦连绵起伏,山泉顺流而下,村落古朴静谧,铺陈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这幅田园画作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余家农户前屋后山不足30亩的林地范围内,错落有序地生长着近百株古树。株株古树树姿优美,巍峨挺拔;棵棵树干遒劲屈曲,枝桠繁茂,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
古树,一般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是当地重要的植物资源、风景资源,是一个地区古气候、古地质等环境变化和人类历史活动的见证者,被人们誉为具有生命的“活文物”。
在余贻记老屋前,一株260年的槲栎古树屹立着,虽然躯干已空,但丝毫不影响古树继续蓬勃生长和枝繁叶茂……绕过余贻记老屋,便可以看到不计其数的参天古树在新翠竹林中,显得格外尊严和威武。
“我们这儿称得上古树的有将近100棵,最老的是一棵槲栎,足有260岁。”大坪村村主任晏海辉自豪地介绍说,这里的古树主要有槲栎、细叶青冈栎、三角枫、榔榆、梾木、朴树、槐树等品种,2010年退耕还林时被发现、并经林业局相关专家论证确认树龄。
特殊年代,人树情谊令人动容
一株古树,一段历史;一个古树群,一部传奇史书。老屋余湾,也就成为了一个拥有着曲折动人故事的小山村。在当地,村民们对古树群,充满着无限的敬意,也感到非常的自豪。69岁的当地村民余祥裕认为,这些古树,不仅赋予了当地一种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呵护见证着村落久远的历史延续。
余祥裕介绍,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村里有位叫做余祥荣的老人经常“讲古”,其中有件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人投放流弹,其中一发朝向大坪村。“就在大家以为就要遭殃的时候,流弹被山上那些高大的古树枝一挡,居然没炸响!从此,村里人愈发爱护古树。”
1958年,“大跃进”时代,很多地方的树木都被砍了用来大炼钢铁,老屋余湾的这些古树,也被人瞄上了。“那时他们看中屋前三棵古树,说次日开车过来砍树拖走。结果当晚,家家户户把家里的铜铁之物全部拿出来,把古树围钉了两米多高‘保护墙’,不让别人砍伐。”说起过去的护树故事,73岁的余祥珍娓娓道来。
大坪村二组组长余谋君,还讲述了母亲的护树之事。“母亲程金元得悉有人来砍伐树木,二话没说,邀约了一帮子左邻右舍,齐齐冲到山林里,大声‘宣告’:古树是乡邻们的救命恩人,要砍树,除非人不在了!”许是乡亲们的坚决唬住了那些起意砍树的人,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树们,就这样度过劫难。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两棵没有一片绿叶的大树孑然挺立,曲干虬枝,苍劲古朴,渗透着一种沧桑之美。“这两棵古树都已自然死亡多年,但村民依然不动一枝一干。”余祥珍告诉记者,古树是老百姓的保护神,即使死了也不砍古树。
发展旅游 ,再现“活文物”魅力
站在古树下,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木瓦房映入眼帘,深呼吸,这大山中的清新空气让人感到无比惬意舒畅。“我前天才从温泉城里回来。呼吸着清新空气,喝着山泉水,我觉得还是村里环境最好。”余祥裕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儿子在外生活工作,都要他住进城里,但他还是喜欢大屋余湾。
古树是历史的见证,古树有穿越历史的活力。“过去,村里人守着一林子古树,却过着吃国家‘救济粮’的生活。”村支书吕文清介绍,近几年来,一群群访客来到村里,因地制宜地设计了相关方案,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如今,在咸安区人大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该村决定,深度激发当地绿色能量,挖掘以古树为主的旅游资源,让曾经一次又一次庇护村民的古树群,再次带给村民以希望与幸福。
“我们多方筹资,拉通大坪出太乙洞风景区、大坪出鸣水泉风景区两条林区公路,打通并缩短大坪村走出山门的致富路,让村民进城缩短了17公里、23分钟的路程。打算把温泉、太乙洞、吕仙洞和鸣水泉几个景点串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乡村旅游景点区域。这样,村民就真能实现靠山吃山的梦想了。”
为了这一梦想的实现,吕文清琢磨着,要把古树周边的杂草进一步清理干净,铺一条长340米、宽1.5米的青石板路穿插其间,再制作一些有关古树历史文化传说的手册,“到时候,古树将又一次成为村民的守护神。”
这片古树,就是村庄的灵魂。它呵护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也成为了一代代人的灵魂依托。无论历经风雨沧桑,他们依然守望着家园,呵护着后人……(图/文 刘玉关 特约记者 胡剑芳)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横沟中学第二届校园文化节才艺展演活动侧记
下一篇:
咸安区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兴办实事促白鹤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