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安区官埠桥镇林业站喜获“全国标准化林业站”称号。
21日,走进官埠桥林业站,我们看到办公环境干净整洁,设备设施齐全,管理机制完善……站长刘建华说,近年来,在区林业局的支持下,他们以创建林业标准站为契机,开展了基础设施现代化、管理措施标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当日,在刘建华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山林、村庄、绿色基地等,感叹“行走在官埠桥镇,真是满目皆绿”。
“绿满荆楚”行动:
3年累计完成
荒山造林4500亩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官埠桥镇泉湖村,一条硬化的水泥路直通村头。房前屋后花果树成排成行,错落有致的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村旁的一片竹林,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根竹子都一般粗细,挺拔又窈窕俊美,柔和的风吹拂竹林,竹叶微微地颤动着,发出悦耳的沙沙声。
竹林旁边的小广场,是村民跳广场舞、健身休闲的好地方。一名村民说:“我们村越来越好了,比城里还舒服呢。”
刘建华介绍,今年泉湖村已申报省级绿色示范村,目前已完成绿化、美化等工作。
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是实施“绿满荆楚行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按照“让森林入村,绕路,依水,围田;房前有景、院中有果、屋后有林”的思路,该镇突出秀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原始风貌,遵循群众意愿,科学编制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开展村湾整治,倡导文明新风。近年来,官埠桥镇打造省级绿色示范村2个,绿化乡村11个。
“绿满荆楚”行动3年来,该镇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500亩。绿化梓山湖大道、张公大道、桂乡大道和官埠河等通道110公里。新建义务植树点10余个,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2万株,路旁、沟旁等四旁植树21万株。
山上植绿、道路增绿、屋前屋后添绿。村民老孙说:“自然景致越来越有特色,村容环境越来越美,我们的家园就是休闲旅游的乐园。”
森林资源管护:
9000余亩林地纳入天然林保护
沿着泉湖村的乡村公路行走,我们来到了该村夏清村湾。在几户农屋的后面,一片高大挺拔的树木映入眼帘。这片树林,不禁让我想起老家屋旁的一片杉树林,那可是小伙伴们的乐园,那里有知了、野果子、小动物……可惜那片树林被砍伐了。
“这是一片天然林,树龄30岁了,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了。”刘建华介绍,这片天然林总面积120亩,主要树种有栎树、株树、朴树、枫树、楠树等。以前,村民们认为这是自家的树,随意砍伐。从去年10月开始,国家规定禁止砍伐天然林。
官埠桥林业站先派技术人员到村组摸底,搞清楚天然林的权属关系,接着将一些山头的林木分给村民,最后与村民和村委会签订禁伐协议和补偿协议。每亩林地,国家补偿12.78元。
刘建华说,天然林的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的分布立体而丰富,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物种的多样化程度极高,对环境及气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一旦被砍伐,这片宝贵的资源就难以恢复了。
“禁伐天然林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们也通过不断宣传,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天然林的重要性。”
但一些村民依然执迷不悟。去年底,林业站工作人员在一次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名村民在砍伐一棵几十年树林的树。该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制止。村民态度恶劣,扬言“自己的树,自己想砍就砍”。最后森林公安来了,该村民因此受到处罚。
现在,全镇9211.8亩林地纳入天然林保护。各村村民也都已自觉加入到保护天然林的队伍中。
绿色产业发展:
3.2万亩基地
实现产值4500万元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是“全国标准化林业站”的评选标准之一。国家林业局来检查时,刘建华对此信心十足。
因为全镇形成了林果、苗木花卉、生态旅游和速生丰产林四大林业产业。培育了窑嘴猕猴桃、千桥农庄、瑞可农庄等一批林业龙头企业。产业面积3.2万亩,带动农户400余户,帮助2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当日,在刘建华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窑嘴信德猕猴桃基地。只见猕猴桃挂满枝头,沉甸甸的,像一个个的小胖娃娃。
窑嘴信德猕猴桃基地种植面积300余亩,总投入500余万元。该基地利用当地优越自然条件,根据高标准、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久发展的多重效果。
当日,基地一名姓余的负责人介绍,还有一个多月,猕猴桃就成熟了,到时候,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采摘。
离开窑嘴猕猴桃基地,我们来到了石子岭采摘基地。据说桑葚成熟时节,这里人山人海。
刘建华介绍,绿色产业发展让村民们实现了致富梦。2016年,全镇实现林业产值4500万元,吸引外地游客15万人来观光旅游。后期,该镇将以石子岭采摘基地为主,扩建1500亩;扩建沿湖的雨坛村、窑嘴村猕猴桃和茶叶基地2000亩。届时,官埠桥镇绿色产业发展将更加欣欣向荣。
据介绍,官埠桥镇林业站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多次被咸安区林业局评为“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去年被市林业局评为全市“先进林业站”。刘建华荣获市“劳动模范”。(文/咸宁日报记者 马丽 通讯员 李小梅 图/通讯员 吴翔)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