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漫步斧头湖畔,秀丽逶迤的湖面上白鹭翩跹,鱼儿在澄澈的湖水中欢快腾跃。作为咸安区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斧头湖的生态平衡对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泉水湖围垸4300亩的退养殖转种植举措,不仅重塑了斧头湖的生态底色,更绘就出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双赢的绚丽画卷。
一
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水湖围垸曾是当地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4300亩鱼池不仅是30余户养殖户的生计来源,更承载着养殖户对富足生活的期盼。然后,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废水等问题,造成斧头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为守护这方碧水,咸安区果断按下转型“快进键”。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明确官埠桥镇负责1300亩、区农业农村局负责3000亩的退养任务,将《咸宁市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年行动方案》落到实处。
二
退养转型,难在“转观念”。“刚开始听说要退养,心里直犯嘀咕,养鱼养了大半辈子,改种莲藕能行吗?”养殖户马大哥回忆起当时的忐忑,话语中满是不安。为打消群众顾虑,区农业农村局组建10人专班,连续3个月走村入户。
专班组织养殖户到周边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实地考察。看着示范基地里成片的藕田,马大哥一拍大腿:“看到人家的藕田丰收时,我心里就有底了!”他带头承包了大片藕田,成了转型“排头兵”。在马大哥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养殖户放下担忧,签下种植合同。今年3月1日,4300亩退养任务如期完成。
三
如今的泉水湖围垸,3000亩鄂莲6号长势喜人,预计莲藕亩产1500公斤;1300亩湘莲、水稻、水草立体种养区生机盎然。“藕带、莲藕、莲子,一茬接着一茬收,亩均收入比养鱼时还高!”马大哥掰着指头算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与环保执法大队还定期抽检,为生态成果保驾护航;技术培训专班常驻田间,手把手教种植户科学管理。
生态“高颜值”,正在带来经济发展“高质量”。曾经的斧头湖蝶变为“城市绿肺”,不仅见证着咸安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之变,是咸安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注脚。
从“人水相争”到“人水相亲”,这场转型不仅保住了生态家底,更让村民端稳了“生态饭碗”。
通讯员 王迪 邬斯政
编辑:hushaopeng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鲁芳通讯员方莎莎)5月30日,农行咸安支行成功发放首批惠农E贷自主创新产品—“猪事顺利”养殖贷30...
25日,崇阳县青山镇三文鱼养殖基地,市水产专家在为养殖户讲解技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袁灿通讯员喻建勇摄。
昨日,记者从市区多家菜市场和大型超市了解到,鸡蛋家禽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一路走低,目前部分超市普通鸡蛋价格每斤降到4元以...
咸宁网讯记者柯建斌、陈新、刘珊珊、通讯员周红松报道:卢塅村潘小员家的猪舍正在消毒, 4头仔猪处于睡眠状态。天岳村村民黄...
11月3日,嘉鱼县高铁岭镇新庄村5组,养殖户熊华玉正在塘里查看鳝鱼长势。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正锋通讯员陈明珠卜美娟摄。
无论疫情期间,还是烈日寒冬,杨芳林乡供电所和派出所的干部们永远本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用行动践行初心、肩负起守护群众的...
“曾女士返还现金75000元”“甘师傅返还现金61900元”……6月28日下午,随着咸安公安分局横沟桥派出所民警的宣布,一起职务侵...
新庄村紧邻接里湖、锦湖、大岩湖、陆水河,水域面积近5000亩,养殖户达13户,村民通过黄鳝养殖走上致富路。
目前,部分虾已开始上市收益,预计年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
在泓泽水蛭养殖场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特色养殖产业,既解决了村民就业,又帮助村民实现了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