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一束光,播撒教育的星光……”10月10日,记者走进咸安区汀泗桥镇小学,读到一位女教师的日记。她,就是该校六年级数学教师、班主任——姜晶晶。
今年36岁的姜晶晶,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测绘专业,2018年8月通过咸安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分配到该校任教至今。
■以爱为底色,点亮迷途学生“心灯”
在姜晶晶眼中,教育是一幅以爱为底色的画卷。她始终秉持育人初心,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肯定与激励中向阳生长。
学生王勇(化名)喜欢逃课,时常在学校附近抽烟,一天被姜晶晶撞见。对此,姜晶晶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苦口婆心地给他讲学生不能抽烟的道理,讲抽烟的危害。在姜晶晶的教育帮助下,王勇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眼泪不禁流了出来:“老师,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抽了,一定好好学习……”从此,王勇的迟到早退没有了,也不逃学了,上课变得认真起来,还时不时主动举手发言。看到王勇这些变化,姜晶晶打心眼儿里高兴,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为了进一步鼓励王勇积极上进,姜晶晶还在班上表扬了王勇的进步,让同学们向他学习;同时,推荐他担任学习小组长、学习委员等职。渐渐地,王勇脱胎换骨、华丽转身,从一名后进生蜕变为热爱学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优秀生。毕业时,王勇悄悄地给姜晶晶递上一封信,上面写着:“老师,是您改变了我,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永远不会忘记您……”
■以“盯”为密钥,
■确保教学质量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一线,姜晶晶所带班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有人认为是她“运气好”,接手的班级基础好,可背后的秘诀,却是她用“狠盯”二字筑起的教学防线。
“盯课堂”是她的首要法宝。为打造高效课堂,她推行“三不准”原则:不准做小动作、不准随意接话、不准交头接耳。课堂上,她通过随机提问确保覆盖每位学生,课后逐一检查课堂笔记,让学生时刻保持专注,牢牢掌握重点知识。“盯作业”则讲究“精”而非“多”,她每天布置适量作业,手持详细的作业记录清单,严格核查完成人数与质量——优秀的公开表扬,敷衍的要求重做,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每周总结清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盯计算练习”是她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每节课前3-5分钟,她会安排5-10道口算或笔算小测试,限时完成;每个单元结束后,再进行综合性计算能力检测,既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又能稳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
学生王永阳(化名)因家庭变故导致成绩大幅下滑,姜晶晶每天课后都会把他请到办公室,专门为他开“小灶”,辅导他把每天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做对。三个月后,王永阳在单元考卷背面写下:“老师,谢谢您没放弃我,我从心底里感激您的帮助和教育之恩!”
■以钻研为路径,实现教师角色“蜕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是姜晶晶的行动指南。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她从未停下成长的脚步,一心致力于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她深耕课堂,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材的融合,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教研活动,虚心听课、评课,在思想碰撞中汲取教学智慧;敢于承担公开课,将压力转化为打磨教学能力的动力;更尝试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小课题研究,让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相互促进。
七年乡村教育路,姜晶晶以“敬业爱生”为座右铭,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日常教学,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学识素养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她就像一束坚定的光,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把青春和真情献给了农村孩子。
(文/图 记者 葛建伟通讯员 虢斌)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安“小田并大田”激活农业新动能 1.33万亩农田实现“提质增收”
下一篇:
咸安区大幕教育总支为青年教师后备干部“充电”提能
党员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参加爱心捐赠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烟草人的责任和担当,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获评“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第三届咸宁市道德模范”。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娅报道:2月1日,市春雨乡村教育基金会揭牌仪式在市教育局举行。
他不仅致力于我国国防建设,还心系家乡的教育发展,为报答当年求学期间所在学校和老师给予自己的教育、鼓励和帮助,他作为主...
10月27日,由咸宁市春雨乡村教育基金会、毛明院士工作站暨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开展的“春雨咸宁行”乡村学校走访公...
本次活动,还邀请毛明院士工作站、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韩云武博士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兴冰,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普及科学...
12月12日,由赤壁市教育局牵头,咸宁市春雨乡村教育基金会、毛明院士工作站暨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江苏定东智能技术有限...
同时,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慈善组织、国家4A级基金会——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与春雨基金会达成合作协议...
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等主办的电影《此生有约》观摩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记者:王鹏。
杨排洲学堂的持续开办,不仅为当地学生提供了切实的学习帮助,更彰显了青年学子关心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