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米脂县高西沟村,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新华社记者的镜头,定格了这样一个瞬间——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在高西沟村的一处山头上,总书记举目凝望。秋日的蓝天白云下,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正披着绿装,一派生机盎然。
如今,不仅高西沟村,整个黄土高原都在绿起来。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二次来到陕北的黄土地。
2015年春节前夕,他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
在梁家河的一段山路上,总书记停了下来,举目凝望。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他指着远处山沟里的一排窑洞说,那就是我当年住的地方,“正是这些悬崖陡壁,磨练着我的意志”。
从梁家河回到延安的当晚,他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部署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一份对黄土地深深牵挂的真情。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在这里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他同乡亲们一块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陕北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感情,增长了见识和本领,锤炼了意志和品格。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习近平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行程万里,眷与时长。离开黄土高原后,习近平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峁一梁始终牵挂于心。
1975年至2015年期间,习近平曾在1993年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并于2007年、2008年、2011年、2014年4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鼓励乡亲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时光荏苒、初心如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意志历久弥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花时间精力最多的是脱贫攻坚,十分惦念包括陕北在内的老区苏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一再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
2019年5月,随着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延安告别绝对贫困,黄土地见证了又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乡亲们早已实现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的朴素梦想。
发展为了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袒露心扉:“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历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今年是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黄土地。
从山野绿了到百姓腰包鼓了,从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孕育着勃勃生机的黄土地,在新时代展开一幅更加绚丽的画卷。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朱基钗、黄玥
统筹:车玉明、张晓松、王绚
视觉:李涛、朱高祥
编辑:吴晶晶、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向中国质量(杭州)大会致贺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2日至14日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上海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
出品人:孙志平孙波制片人:樊华储国强幸培瑜张平锋统筹:鞠晓燕石志勇编导:杜瑞刘佩视频记者:刘春晖姜赛殷家捷洪雁梁爱平薛天孙...
王远鹤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要求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吴文谨报道:9月15日,市委副书记、...
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华社榆林9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群众性体...
“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仅就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亲自擘画了一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回信中...
金秋九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北杨家沟革命旧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正当全党上下已对能夺取胜利无疑义时,在杨家沟的毛泽东...
天天学习 9月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