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习近平
历史的长空,激荡深远的回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联合国大会厅顷刻沸腾,掌声、歌声、欢呼声交汇在一起,经久不息……
50载风云变幻,50载初心不改。
50年来,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坚定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勇毅担当、贡献力量,同国际社会携手并肩,推动历史的车轮朝向光明未来滚滚向前。
坚守:捍卫联合国宪章精神,致力和平发展事业
纽约曼哈顿东河之滨,联合国总部大楼外,鲜艳的五星红旗同蓝色的联合国会旗交相辉映,共同见证了50年来中国全面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不凡历程。
伊夫蒂哈尔·阿里,一位常驻联合国前后近半个世纪的巴基斯坦媒体人,至今仍清楚记得50年前联大决议通过时引发的“海啸般的欢呼声”。
“正因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联合国的生态才得以发生重大改变。”在这位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看来,这让联合国安理会里有了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会后,中国代表团受到各国记者的“包围”。新华社发
观察人士评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仅是中国外交的一座里程碑,也是联合国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创建于二战余烬之上,联合国以其宪章构筑起战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寄托着各国人民对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梦想:“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让联合国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切实增强,让世界和平正义的力量空前壮大。自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才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因公道正义而胜,为和平发展而来。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50年里,中国领导人多次走上联合国舞台。从“三个世界”划分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建设和谐世界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历史关头,中国都以独特的东方智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建设性方案。
这是2006年8月28日,在黎巴嫩纳古拉村,中国维和部队排爆官兵排除一枚未爆炸弹。2006年3月31日,由182人组成的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新华社发(李春年摄)
50年来,中国同世界安危共担,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注入稳定力量——
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缅甸、巴以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努力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团结,支持联合国依据授权开展斡旋;积极参与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多个国际军控条约和机制……
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2003年12月9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运输连官兵出发前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当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首批60名官兵从北京首都机场启程。中国政府决定向利比里亚派遣550人的维和部队,从当日起分批前往任务地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50年来,中国人民持续奋斗,谱写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时代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著缩小世界贫困人口版图,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造自身发展奇迹的同时,中国也在影响和改变世界,让更多发展中国家重拾信心,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
从推动联大通过农村减贫决议,到发布减贫案例选编,再到落实“100个减贫项目”等一系列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务实举措,中国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0年4月18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前排中)在“菌草技术:‘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性贡献”专题研讨会上发言。菌草技术是来自中国福建省的一项技术。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草本植物可替代木头用于培育菌类,这就是菌草。菌草可被用于生产多种食品、饲料、肥料以及生物质能源等,还可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这项技术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菌草已经扎根10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少发展中国家朋友称它是来自中国的“扶贫草”,有人干脆称之为“中国草”。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50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为了人人得享平等与尊严的愿景不懈努力——
深入参与多边人权机制工作,明确提出“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理念,五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等决议,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人权对话或磋商机制,致力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
5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妇女、青年等领域工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全面发展进步……
“联合国将永远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1971年10月26日出版的《法兰西晚报》在评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这样感慨,“这个新纪元将带来什么事情还难以预料。”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
回望过去50年,作为历史亲历者、记录者的阿里说,中国带给世界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友谊和繁荣”。
“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同联合国合作迈向新台阶,为联合国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庄严承诺,为世界带来更多信心与力量。
求索:将自身发展置于全人类发展坐标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一株青草,能有怎样的力量?
在遥远的南太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来自中国的菌草家喻户晓:既能用来种菇,又能用于改善生态,被当地农户视为“神草”。
2020年12月15日,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旱稻项目专家组组长林应兴(戴草帽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中国援助巴新菌草和旱稻技术项目第9期培训班上授课。新华社发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帮助国内西海固脱贫,到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一株株菌草,将中国同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目前,菌草已在包括巴新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圈粉”,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走出贫困。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
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是“联合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政治上应该互相支持,在经济上也应该互相帮助”“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
50年来,不论中国自身发展水平高低、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中国领导人始终放眼全球,倡导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尤其是将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这是2021年7月28日拍摄的哈萨克斯坦图尔古松水电站(无人机拍摄)。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三峡中水电)承建的哈萨克斯坦图尔古松水电站日前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据介绍,图尔古松水电站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图尔古松河上,总装机容量24.9兆瓦。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是该流域梯级规划的第一座电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产能合作水电领域首个落地的重点项目。新华社发(奥斯潘诺夫摄)
从确立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到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广交会,到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瘦身”,到自贸试验区一再“扩围”……“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背后,是中国主动拥抱世界的满满诚意。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当前,中国已成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共同发展,“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互促共进,中国正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宝贵的合作契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世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上写下这样的悼文。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向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颁发了科学奖,以表彰他在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这是袁隆平在颁奖大会上。新华社记者 吕全成 摄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的首选战略措施。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年增产稻谷可多养活数千万人。
在中国对外合作交往中,“路”是个重要关键词,仿佛一个隐喻,昭示中国与各国并肩同行。
2020年9月21日,工人在老挝乌多姆赛省孟雅县的中老铁路福格村隧道建设现场施工。中国中铁八局承建的中老铁路福格村隧道于2020年9月22日贯通。这是中老铁路全线最后一条长隧道。福格村隧道全长8936米,是中老铁路全线第四长隧道。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400多公里。工程于2016年12月全面开工,计划2021年12月建成通车。新华社发(潘龙柱摄)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克服重重困难援建的坦赞铁路贯通东非和中南非,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另一条“路”正在向未来延伸:“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已有141个国家和包括19个联合国机构在内的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这是2019年4月8日在莫桑比克拍摄的马普托大桥(无人机拍摄)。2018年11月,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项目经多年建设正式通车,莫桑比克人多年夙愿终于实现。无论是从历史维度还是使用寿命而言,马普托大桥都可以被称为“百年工程”。这座“梦想之桥”是莫桑比克总统口中的精品工程,更是民众眼中的城市新名片。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中国越发展,对“联合国人民”贡献就越大。
时间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全球经济复苏迟滞、结构失衡,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
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路在何方?
在国际发展事业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各国聚焦发展、团结发展、共同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认为,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将开拓发展新境界,一个更加普惠、平衡的全球发展图景,将因中国增添强大动力。
洞见:着眼世界长远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面临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至暗时刻,中国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用一个个“最”字践行同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决心,为更多国家点亮“隧道尽头的光芒”——
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积极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
2021年2月23日凌晨,在埃及开罗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运输中国援助埃及的首批新冠疫苗。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已向全球提供超过15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有力推动建立全球免疫屏障……
2020年9月2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一个核酸检测取样点,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新华社发(专家组供图)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历史。挑战与希望同在的时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怎样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主席给出的“中国答案”。
2015年纽约,2017年日内瓦,2020年、2021年北京,习近平主席或到访联合国机构,或通过视频连线出席会议,多次在联合国场合深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路径、布局,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航向。
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
2021年5月7日,中国政府医疗专家组在老挝首都万象考察一个新冠病毒采样点,了解采样流程、信息采集、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环境消毒等情况。新华社发(中国政府医疗专家组供图)
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载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安理会决议、人权理事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火炬渐次点亮,闪耀真理光芒。
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昆明召开,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这是开幕式上的云南民族特色演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10月14日,2000多公里外,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启幕,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这是2021年10月14日在北京拍摄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现场。此次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一周之内,连续两场联合国全球性会议在中国举行。“春城之约”“北京时刻”,折射出中国着眼长远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
从提出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等原则,到推动达成《京都议定书》,从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到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再到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万物和谐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有中国承诺,更有中国担当。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泽表示,中国可能重新定义了人类未来的前景,“如果得到全面落实,中国的新承诺本身就能把气温的预期升幅降低0.2至0.3摄氏度”。
历史航道中的世界巨轮,已驶到新的波涛汹涌的水域。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企盼更加强烈。
2021年6月16日,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中国维和营举行的授勋仪式上,接受检阅的维和女兵进场前互相整理着装。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授勋仪式16日上午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维和营举行,41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新华社发(刘雄马摄)
然而,冷战思维、零和心态、强权政治不断冲击国际秩序,形形色色的“伪多边主义”不时制造分裂、冲突,联合国正经历少有的复杂局面。
纷扰中,洞悉大势;变局中,登高望远。
“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鲜明表达维护真正多边主义的中国立场。
“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这是一个怎样奇妙的巧合——
1921—1971。50年,记录了一个古老民族上下求索、涅槃新生,进而以愈加伟岸的身姿走向世界的坚实步伐;
1971—2021。50年,镌刻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坐标系中发生深刻位移、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铿锵足迹。
2021年10月25日,中国将隆重纪念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我们有理由期盼,下一个50年,中国同联合国的合作将绘就更加绚烂的华章!
文字记者:刘华 王宾 许可 孙楠 王建刚 郝亚琳
视频记者:关桂峰 周梦蝶 杨牧源 王研 孙敏 薛晨 刘畅 李斯博 朱绍斌 高竹 李琰 黎华玲 史彧 朱剑慧 张琦汝 谢锷 张墨成 王建刚 刘宗亚 毛鹏飞 朱炜 赵宇鹏 郑一晗 郭鑫惠 吴丹妮 杨依然 余福卿 段敏夫 胡友松 李木子 田明 陆睿 杜白羽 金颢旼 宋宇
报道员:王丽越 卢吉艳 雷洋 李波 何映辉 孔康谊 刘攀 梁裕源 黄礼明 庄小好 欧正进 陈刚 蒙塞夫 塔纳 马丁·姆邦韦塔 乔纳森·爱德华 祖尔·伊斯坎德尔
海报设计:姜子涵
新媒体编辑:胡碧霞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十问中国经济
下一篇: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谈黄河滩区迁建工作: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专访:中国是多边主义重要的贡献者和维护者——访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新华社记者史霄萌王子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11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维奥蒂...
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2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拉开帷幕。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将以视频或现场发言方式就新...
9月12日是联合国南南合作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致辞,呼吁深化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全球健康危机,减少贫困和不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0日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关于全球全方位合作的《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呼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问题。报告认...
联合国6日举行在线仪式,悼念2020年因公殉职的336名维和军人、警察以及联合国文职人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讲话,向...
纽约联合国总部员工组织——联合国中国书会19日至21日以“聚焦象形文字”为主题举办三场活动,庆祝联合国第12个中文日。三场活...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9日晚在联合国中国书会举办的联合国中文日主题在线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希望更多朋友喜爱中文、学习中...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3日对媒体表示,中国当天向联合国足额缴纳2021年会费与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摊款。至此中国已全额缴纳目...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走过75年不平凡历程的联合国,来到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针对当前全球妇女事业面临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