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逐梦太空新长征,每一次发射都是一场硬仗!

来源:我们的太空 时间:2022-11-29 16:41

11月27日晚,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遥感三十六号卫星一飞冲天,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自组建以来的第201次任务,向第3个100次任务发起冲锋。

拍摄:朱磊

在长征一词的发源地,抢修长征桥、发射长征火箭、逐梦星辰大海新长征……52年来,一代代西昌航天人接续奋斗,把每一次发射都当作一场硬仗,举北斗、顶风云、送嫦娥、铸天链、建天宫……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走向未来。

每一次发射都是使命的大考

必须强化担当志在必成

从诞生伊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承担着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如山使命。

为圆满完成首征高轨的重任,初代西昌航天人历经3年艰苦奋战,建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布局最合理、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卫星发射场。

1984年4月8日,在一声响亮的点火口令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到36000公里外的地球同步轨道,中国人首次征服高轨,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形象。

为扛起天地沟通搭建“信息金桥”的重任,自2008年以来,西昌航天人接续奋斗,用14年时间以100%成功率将2代8颗天链卫星发射升空,让天上数据传输有了一座信息中转站。

为确保导航系统不再受制于人,西昌航天人用20年时间以44次发射将5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到地球同步轨道,在浩瀚宇宙建起一座中华民族的“太空罗盘”。

近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数量占据我国航天发射半壁江山。特别是从2020年以来,他们更是用短短2年的时间,将空间站3舱4船顺利发射升空,建起一座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让千年“天宫”梦想从神话走进现实。

2020年全国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他们“向疫战、向天行”,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发射四颗新技术试验卫星,极大振奋国人同心抗疫的信心和决心。在建党百年前后,他们接连夺取中星2E、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七号等发射任务胜利,叫响了“用成功报效祖国、用成功迎接建党百年”战斗口号。今年10月15日,他们又顶着重重压力,成功发射遥感36号卫星,用一场新的胜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心承担着众多‘国字号’‘天字号’任务,每一次发射都是一场使命的大考,我们始终牢记主席期望嘱托,站在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一仗接着一仗打,仗仗都要打胜仗。”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表示。

每一次发射都是质量的大考

必须精益求精万无一失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

在历次发射任务中,西昌航天人始终坚持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为任务圆满成功筑牢坚实的“质量屏障”。

然而事实上,航天事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成功伴随着艰辛,道路遍布荆棘。航天发射技术复杂、系统庞大、风险性高、协作面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任何一项工作出现纰漏、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发射任务的失败。

2020年6月15日晚,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在即,全国数百家媒体齐聚发射场,准备实况直播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然而在临射前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故障,经仔细排查,火箭舱体的减压阀上出现了一个三四厘米的鸡爪形细小裂纹。为不带疑点加注,不带任何隐患上天,发射场区指挥部顶着巨大压力决策推迟发射。6月23日,在经过归零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北斗收官之星顺利奔向苍穹。

2021年,天舟二号发射在即,在原计划的发射窗口射前3小时,长征七号火箭动力系统压力参数异常。为了赶上第二天的发射窗口,文昌航天人一边排查故障,一边进行加注,经过连续奋战,他们锁定了火箭故障位置,然而却已经没有了故障处理时间。

为了解决故障,发射再度推迟。两度推迟意味着已经加注的推进剂必须两次泄回,他们连续坚守岗位长达7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下,发射场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的低温推进剂泄回,并于9天后夺取了天舟二号发射任务的胜利。

“成功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一句句质量口号深深烙印在西昌航天人心中,从未因打的是金牌火箭就麻痹大意,从未因前一次任务成功就放松要求,从未因任务状态变化不大就心存侥幸。始终坚持“一切从零开始”“天天从零开始”“发发从零开始”,用严格的标准迎接每一次质量大考,用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

今年以来,面对超高密度任务的严峻考验,中心探索实践了“1+M+N”任务谋划模式,总结凝练了“三层”“三制”“三库”制胜机理,严格执行“五按”“五零”“双想”“双五条归零”等制度规定,牢牢坚守质量管控“七个始终坚持”原则、地面设备设施“六个规律性认识”,始终用质量保进度、靠质量保成功,夺取了19战全胜的辉煌战绩。

每一次发射都是能力的大考

必须自立自强创新突破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北斗母港、探月母港、行星探测母港,空间站建造母港……随着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向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不断加速迈进。

近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战略高度,瞄准世界前沿,紧跟航天大势,持续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攻关,在迎接一次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的挑战中,推动测试发射能力升级提速。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2022年7月24日,随着01指挥员廖国瑞一声令下,发射场氮气气源库操作手黄腾达迅速把设备切换为远程控制模式,撤离工作岗位,余下的工作将由远在数公里外的工作人员接手。这是问天实验舱任务中出现的一幕,也是文昌发射场近年来加强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高度的信息化、自动化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鲜明的标志,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不仅让燃料加注更加安全可靠,也让“天宫”建造之路愈发行稳致远。

零窗口!零窗口!零窗口!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一飞冲天,空间站建造任务首次实现“零窗口”发射!

同年10月31日,文昌发射场在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又一次实现“零窗口”目标!

12天之后,天舟五号任务再度实现“零窗口”!

一次发射,一次突破,于无声中,稳步跨越。中心党委将从事科技创新和服务科技创新两股力量耦合起来,先后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温、网络信息系统国产自主可控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中大型液体火箭并行测试发射、单工位适应多型火箭发射、设施设备适应“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降雨强雷暴强台风”环境等现实难题。推动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持续迭代优化,形成了新一代运载火箭扁平化组织指挥体系架构,测试发射的信息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环境稳定性、适应性不断增强。

探索浩瀚宇宙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后续,中心还将迎来巡天望远镜、载人登月、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应用与发展、低轨互联网星座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全体西昌航天人将秉承“最先进、最前沿、最有前景”的创新突破精神,不断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目标勇毅前行。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蒙古国总统访华
下一篇: 【航天新征程】习言道|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