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架无人机在长江夜空编织出璀璨的编钟图案,数字技术重现的江豚在江面跃动,来自四大洲的艺术家在长江畔共奏“大河交响曲”。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让武汉成为全球文化瞩目的焦点。
9月12日晚,武汉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人潮涌动,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长江之畔正式启幕。这场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将持续至10月30日,推出十二项主体活动。
开幕式上,4000架无人机在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江面上集结变换阵型,其中1000架无人机挂载新型冷焰火,在夜空中绽放出一朵巨型牡丹。裸眼3D技术让雪域牦牛、竹林熊猫、湿地麋鹿等长江流域珍稀动物活灵活现地“跃”出大屏幕,来到观众眼前。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长江文化艺术季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武汉音乐学院研发的“数智编钟”通过现代科技全方位还原古代编钟演奏场景,与鹰笛、扬琴、琵琶等长江流域多民族乐器及西方交响乐队共同奏响《长江四季》。
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让科技为文化赋能,使古老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现代人的心灵。当演员轻触虚拟编钟界面,悠扬乐声便流淌而出,这种“虚实相生”的演奏方式,既保留了曾侯乙编钟的文化精髓,又解决了传统乐器演奏门槛高、传播范围有限的难题。
无人机编队在夜空勾勒出的“江豚逐浪”光影图案,与江面舞台的编钟演奏形成天地呼应。长江文明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能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生。
青春表达,古老文明吸引年轻一代
艺术季的成功在于传统艺术的青春化表达。荆楚风情创演秀《激情“神武峡”》将经典民歌《龙船调》为主线,将神农架梆鼓的铿锵、武当太极的飘逸与街舞的动感、说唱的活力有机融合。
刷出战国漆器的漆匠肯定想不到,如今的年轻人把漆器上的纹路化作了街舞的韵律;做出明代金冠的金匠肯定想不到,金冠上的工艺可以解构成说唱艺术的节奏。屈原肯定想不到,他可以从蓝色的“时空隧道”中穿梭而来。
这种创新绝非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在保留文化基因的前提下,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构表达语态。当土家歌舞的韵律与电子节拍相遇,传统文化便获得了直抵年轻心灵的传播力量。
艺术季期间,高清修复的《洪湖赤卫队》与15部戏曲电影密集展映,4K技术再现的洪湖浪花与剧场里年轻观众的笑泪交织,恰似江水穿越三峡大坝时传统与现代的壮丽相逢。
长江文化艺术季提醒着我们:守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条文明长河,正以更磅礴的气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书写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史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罗汉寺街道办事处 孙亚楠)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编辑:rwzh2
上一篇:
尊师重教,武汉景区以礼敬师传递城市温度
下一篇:
借文旅博览会东风,绘黄陂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