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少斌 陈金玉 陈立丹
积极参与建设清洁卫生家园行动
认真接受矫治教育
开展结石病预防志愿者服务活动
近年来,咸安区司法局温泉司法所结合辖区特点及现状,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创新“志愿者+”模式,带领社区矫正人员加入咸宁义工团队;加强社区矫正人员身份意识教育,让他们回归社会有一技之长;巧用“司法e通”,监督社区矫正人员积极改造;协助开展普法“七进”活动,以点带面,让群众方便学法,自觉用法。
创新“志愿者+”义工服务,感受生命意义
如何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与教育,帮助其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并顺利融入社会?2018年来,咸安区司法局温泉司法所创新“志愿者+”模式,组织1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参与咸宁义工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贫困群体。
自开展义工活动以来,该所的社区矫正人员利用好每个月的两个八小时,开展一次义工活动。有的走进福利院,为老人洗头、剪指甲;有的送棉被、送衣服;有的包饺子、陪老人谈心;有的来到单亲家庭,辅导孩子的作业;有的走进学校,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和课外读物。
“从不接受到接受”转变。在参与咸宁义工活动中,曾因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的社区矫正人员不积极配合。为此该所针对这两类人,借创建文明城市的机遇安排他们到城区十字路口参与劝导服务。从去年11月至今每周轮岗一次,同时,又请交警指导教育学习;借助假释,监外人员现身说法,让这两类人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身份,明白自己犯了罪,生活工作中要严格的约束自己,要学法、知法、守法、懂法。
“义工服务,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更让我们有信心面对未来!”自去年9月,该所的社区矫正人员加入咸宁义工活动后,从当初的40人增加到现在的126人。实现了社区矫正“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正其本”的矫正目标,彰显了社矫工作的人文关怀。
矫思想扶技能严格监管,重启人生航程
社区矫正人员是指服非监禁刑的人员。他们一般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温泉司法所副所长夏志刚介绍,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除了和他们单独谈话之外,还将在辖区的社区矫正人员召集起来,每月进行总结,强调纪律,以及对下一步学习进行安排。
鲍某是一名女性,又是一位聋哑人,家庭贫困,因故意伤害罪判缓刑一年。去年进入温泉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鲍某因左腿骨折,每月无法到司法所开展两个8小时的学习。该所所长陈金玉得知后,来到鲍某的家里,先后家访了五次,对她进行安抚、讲法,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经陈金玉家访后,鲍某的态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变,现在她积极参与社区矫正。
为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温泉司法所针对辖区内老弱病残的矫正人员,建立了微信群,把其亲属拉进群里,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沟通,对社区矫正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掌握谋生手段,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显得尤为重要。”陈金玉介绍,为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就业问题,他们加强社区矫正人员身份意识教育、做好分类管理、严格规范言行举止、准军事化监管的做法,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有技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实时监督及时援助,“司法e通”参与社区矫正
2018年,温泉司法所打造“手机远程监控信息平台”,对社区矫正人员采用手机“司法e通”进行动态信息监管。
手机“司法e通”定位手机的外观与普通手机一样,除了拥有一般的通信功能外,还有GPS定位功能。每个矫正对象人手一部,社区矫正管理者可利用电子地图实现24小时定位查询,当发生人机分离时,平台将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监管人员收到报警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应独定位,矫正人员不随身携带、跨界难发现等问题,提高了社区服刑监管的信息化、科技化、规范化水平。
同时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做到一人一档,为每个社区矫正人员建立了矫正档案资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对档案材料进行查漏补缺,为确保信息交换的便捷,还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动。
据悉,该所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数500余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人数420余人,目前已在矫正80余人。没有发生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益。
积极改造做善事,争做合格的义工志愿者
39岁的程某,去年8月因酒驾,被司法部门安排在温泉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自矫正以来,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更热心于公益事业。
春节前夕,程某在温泉司法所的组织下向咸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民警捐赠价值6000余元的奶粉;同时又向咸安区温泉办事处桂花路社区、南昌路社区、希望桥社区的五保户、贫困户、留守儿童共赠送价值2万元的奶粉。
去年9月份,程某协助咸宁义工协会向通山县大畈希望小学捐赠了爱心物资;10月份又联系爱心企业向咸安区福利院捐赠价值30万元的奶粉。据统计,程某从去年至今个人累积捐赠物资4万余元。
自从参与社区矫正以后,程某不禁发出感慨:“看到大家乐于我的帮助与服务,觉得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感到很欣慰!”程某表示,今后他将更加积极参加各种社区义工服务活动,自觉接受监督和教育,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普法“七进”惠万家,营造全民学法浓厚氛围
厉行法治,普法先行。2018年,温泉司法所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突出抓好“法律七进”,营造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该所结合年度各类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和特殊时间节点,分月列出数个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时间表。进学校开展“关爱明天,与法同行”法治宣传教育讲座,通过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剖析了犯罪的危害性,勉励在座的师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进村组开展“村湾夜话+送戏下乡”活动,不仅给广大群众送去了“文化盛宴”,还宣讲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组织辖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国学教育活动,从思想根源寻善根,助力社区服刑人员从“心”新生;会同市司法局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市人民广场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法治集市”暨法治文艺汇演活动,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据了解,该所开展的“法律七进”工作,就是让“法律七进”在温泉城区深入持久的开展。“法治观念的树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浸入式的过程。要相信,只要在做就肯定有收获。”陈金玉对未来的法治工作充满了信心。
编辑:hushaopeng
朱亚平通讯员王远远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饱含爱心的衣物棉被、轻声细语的交心谈心……两年前至今,每个周末、每个假期,解全...
咸宁日报见习记者阮泽华、通讯员张勇军元旦前夕,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咸宁义工协会举办“益路十年感恩有您”...
咸宁日报见习记者阮泽华、通讯员张勇军26日,咸宁义工协会联合市红十字会及温泉中学的30名中学生及家长,为咸安区星星竹海12...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咸宁阳光助困协会,嘉鱼义工协会,通城义工协会,赤壁义工志愿服务队,崇阳爱心社、崇阳心连心公益协会的志...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阮泽华、通讯员张勇军6日下午,咸宁义工协会举行2019年“百城联动,爱在高考”启动仪式。咸宁高中、青龙山...
12月17日,黄沙义工协会在新民小学开展爱心助学点亮希望义捐义剪活动。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培清报道:“感谢义工协会为我们捐赠口罩和消毒液,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据悉,自疫情发生发来...
市民的求助电话就是命令,杨会长立即在义工群里招募义工采买,义工陈玉梅第一时间看到信息并主动请缨,收到杨会长转发指挥部...
咸宁义工协会计划每周一次为老人配送生活必需品,每周一次次电话随访,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情况,同时提供情绪支援,心理慰藉...
义工们通过当天的环湖保洁行动,希望能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关注我们的母亲湖,关注我们美丽的家园,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