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背雪上山”到“用雪自由”(冰城观澜)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5-02-12 08:09

  你知道吗?亚布力滑雪场使用人工雪近130万立方米。赛前,150台造雪机同时24小时不间断运转,雪花源源不断产生。

  然而,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的很多比赛用雪,却是当地群众从不同地方一点点背上赛道的。最多时,一天有约2000人“背雪上山”。

  原来,当时山上的电力供应不稳定,无法支持大规模造雪。29年后,当哈尔滨再次“牵手”亚冬会,10千伏的电力线路绵延50多公里山峦,数字化电力保障系统、无人机智能巡检等技术给力护航。“用雪自由”,“尔滨”成竹在胸。

  一片片雪花,从依靠肩挑背扛到搭载技术东风,反映的不只是我国办赛水平的提高,更是科技实力的攀升。

  放眼亚冬会赛场内外,中国制造大显身手。看运动装备,新技术“缝”进了领奖服,自研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让运动员轻装上阵;看赛事服务,赛道风场超精细图像测速技术可解析复杂气流,实时风速数据精度达0.1米级;看赛场保障,5G通信保障物资仓储管理,不用人工清点也能快速盘点物资;看城市配套,我国首台自动化型冰机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精雕细琢”,切冰效率提升了几十倍……

  重大国际赛事也是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从北京冬奥会上“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到杭州亚运会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踏浪而来,再到哈尔滨亚冬会的种种绝活儿……科技助力,造就一个个让人回味的“名场面”,也照见创新中国的澎湃活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13 版)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骑白马入江救人 抛鱼竿闸口救援
下一篇: 持续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