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禁渔第五年 亮出成绩单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5-16 16:11

核心阅读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的第五个年头,农业农村部日前在湖北荆州召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介绍长江禁渔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记者在湖北、安徽等地探访发现,禁渔以来,长江得以休养生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5月,长江干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点水域迎来鱼类繁殖的高峰时期。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2021年到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的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种……在全流域生态保护托举下,长江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

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旗舰物种拯救行动积极展开

一大早,湖北鄂州市杨叶镇江豚湾,几头长江江豚逐浪嬉戏,不时从水中探出头来。江畔,一场保护长江江豚的公益健康跑活动正在举行。

“这几年长江水质变好了,以前难得一见的‘微笑天使’,现在经常能看到。”市民李从国拿出手机,展示自己拍摄的长江江豚戏水视频。

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杨叶镇江豚湾水流平缓、鱼类丰富,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这里挂牌设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建设“江豚驿站”。

“我们将安装全景摄像头,便于人们从高处实时观测长江江豚;后期还将探索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模式,号召更多人来保护长江江豚。”杨叶镇党委书记严建介绍。

放眼各地,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旗舰物种拯救行动积极展开。

2024年,中华鲟放流规模首次超过100万尾,据测算已有约11万尾幼鱼通过长江口进入海洋,生长状况良好。鄱阳湖、洞庭湖等地也在枯水期开展了长江江豚应急救护,统筹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

生境条件改善,科研攻关助力,为珍稀濒危鱼类野外种群恢复争取更多可能。

“我们成功采集到长江鲟初孵仔鱼!”在贵州赤水市复兴镇大鱼坝水域,科研人员营造了约8000平方米的产卵场,并向试验水域投放长江鲟亲鱼20尾。今年4月,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赤水河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孵化,标志着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据了解,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将组织推进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工作,实施重要栖息地修复,开展赤水河等长江流域重要支流连通性恢复试点,同时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争取早日建立可自我维持的长江鲟野外自然种群。

转产就业、职业培训,持续强化渔民生计保障

长江禁渔,关乎沿岸20多万退捕渔民的生计。渔民上岸后,生活过得怎么样?

在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的“捕转养”基地,年过五旬的马五一正在蟹塘除草、消毒。“杂草长得快,不及时清理,就会抢夺蟹苗养分和生长空间。”马五一说。

6年前,他还是一名捕鱼“老把式”。2019年,马鞍山启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工作。收网上岸后,马五一全家搬进了安置房。

当涂县还出台了“捕转养”扶持政策。和当地许多退捕渔民一样,马五一报名参加了县、镇举办的免费养殖技术培训班,学习鱼蟹养殖。为打消渔民转产的顾虑,当涂县“捕转养”基地还成立了工作专班,为每名转产渔民安排一个技术人员,从塘口消毒到饲料喂养、病害防治等给予免费技术指导。

今年养殖季,马五一投放了1700斤蟹苗、600多斤虾苗。“螃蟹长得不错,这才5月份,最大的已经有一两半,收益肯定差不了。”马五一说。

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为有效落实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持续加强跟踪调研和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稳就业、强保障、促增收。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14.5万名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22万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万名生活困难渔民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

此次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还提出,一些退捕渔民虽然基本生计有保障,但就业还不稳定,需要持续关注统筹帮扶救助。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继续落细落实各项差异化政策措施,持续强化渔民生计保障,鼓励支持各地发展设施渔业、“捕转养”基地等,充分激发退捕渔民的内生动力。

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最近这段时间,是太湖流域部分土著鱼类的产卵繁殖期,也是非法捕捞行为容易发生的时段。

“东太湖亭子港外有人驾驶船只,疑似使用丝网进行非法捕捞。”深夜,“太湖利剑”信息化监管平台在线巡查显示有情况。执法人员立即出动执法艇,在长航时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的精确指引下奔赴现场,不到20分钟,人赃俱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不少长江沿岸省份,违规垂钓及利用垂钓变相进行捕捞的行为仍有发生,加上无人船下网、GPS定位下暗网等新型偷捕偷钓手段花样繁多,打击查处取证难度加大。

跨地域、跨部门,筑牢禁捕防线,共护一江清水。豫鄂交界河南水域设立约6000亩缓冲区加强交界水域监管;上海聚焦长江口水域、青浦淀山湖等非法捕捞犯罪易发区域,进一步密切与苏浙及长江航运等公安机关的区域联控、风险联防……近年来,越来越多水域实现跨区域联合执法,形成水上联打、陆上共管、市场协查的联动执法格局。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近年来,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转型发展,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在湖北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项目搬迁不是简单的位移复制,而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志亮说,在公司投资1.12亿元建设的新宜化工智慧健康工厂平台,年节约标煤11万吨。

专家指出,长江禁捕后,过度捕捞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洄游通道阻隔、水域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还广泛存在,长江水生态恢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加快推进长江旗舰物种拯救行动,持续深化重要栖息地修复,科学实施增殖放流,强化水生生物保护,推动水域生态整体修复。(记者  郁静娴  范昊天  徐靖)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再刷纪录!9500车位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上海首航赴欧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