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张文宏“不占年轻人位置” 获赞点在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5-03-24 05:12

  公众期待,张文宏在年轻人的就业与进取方面,能切实做到“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据解放日报《微观上海》报道,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讲座中坦言自己的退休想法:“我经常在科里跟我们的医生讲,我做到60岁,director(主任或管理者)肯定就不做了。等到65岁,我专家门诊都不出了。你们别想多了,觉得我会在这里做牛做马一辈子!”张文宏还表示年轻人得赶快成长,目标是想成为主任的,现在就得做好准备,“所以我每天都PUA我的young doctor(年轻医生),这里的一个promise(承诺)就是说,我一定不会占着你们的位置,让你们出不来!”

  张文宏这一表态,迅速催生“张文宏谈退休”“张文宏称不会占着位置”“张文宏精神状态领先我百年”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张本人也因此收获“活得透彻”“张文宏规划退休尽显豁达风范”“这才能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等诸多点赞。

  毋庸置疑,医生越老越吃香,已成共识。在现行弹性延迟退休机制下,年龄到点,并不意味着必须马上退休,医生更有了可进可退的自主选择权。从道德层面看,张文宏主动表态“不占年轻人位置”,彰显了其“高风亮节”一面,其礼让精神自然会赢得公众的好感。

  只是,网友点赞不只冲着其姿态来的,背后有值得被看见的现实环境和社会心态。

  以医学领域而言,博士学位曾是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巅峰。但据2024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显示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大幅增加,不仅会让这一学位的“稀缺性”光环逐渐褪去,更让社会心态发生变化——博士学位可能不再是就业的金钥匙了。于医学生而言,相应的就业竞争压力增加,学医之路充满更多挑战,是否从医也有不确定性,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环境。

  “如果不是为了就业,谁会去读这个博士?”这样的声音和故事,在社交平台并不鲜见。尽管学术追求与现实就业不应直接画等号,但这类所谓功利性想法,与被吐槽的“硕士难进三甲医院”的现实问题有所呼应。去年发生在某医科大学的多位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发文求助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没有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和科研成果,部分医学博士也难毕业。也就是说,学业和职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是年轻人的现实焦虑,代表一种社会心态。无论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当下和未来,都需要有更多职业发展空间。

  当然,除了就业刚需,“不占年轻人位置”,还有一层意思是通过尽早让出岗位,促使年轻人快速成长并接棒。这对医疗领域人才梯队建设的作用不用多言。扶持后学、后辈,贵在行胜于言。也因此,有网友在评论区给张文宏建议“多带徒弟”。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宏近年多次在公共领域表达对职业传承的关注。例如2023年他曾呼吁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包括此次不讳谈退休的感言,都在积极引导社会对医疗系统对人才更替的重视。公众也期待,张文宏在年轻人的就业与进取方面,能切实做到“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当然,这指的不是他“退下来”,而是要把年轻人“顶上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彭志强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用餐时劝阻吸烟被怼 室内禁烟不能只靠“孤勇者”
下一篇: 揭秘“先学后付”套路:只上了五节课,背上“消费贷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